巨鹿之战惨败,章邯退守漳河一带,以河内郡为基地,顽强抗击诸侯国联军的攻击。
从二世三年一月到七月,一直与联军拉锯作战。
赵高出任丞相以后,章邯在朝廷上已经失去了内援。
四月赵国将领司马卬进入孟津北,切断河内郡与河东郡的联系,如果司马卬攻占三春郡,那么章邯将被彻底包围。
这时候,刘邦突然卷入,但是失败退回,三川郡再次回到秦军手中。
章邯感到情况非常危急,派司马欣去咸阳搬救兵。
司马欣去咸阳非但没有搬到救兵,差点被赵高擒获。
项羽派蒲将军强渡漳水,迫使秦军出战,争夺战中,秦军战败,项羽领大军迅速向西运动,大破秦军,秦军被迫放弃漳水,退守恒水。
赵国将军申阳,入三川郡,切断了章邯连接关中的通道,完成对章邯的包围。
形式急转直下,章邯没有选择的余地,二世三年七月正式投降。
秦军主力有三支:
其一,在北疆,为王离所统领(被项羽歼灭)
其二,在南疆,为任嚣和赵陀所统领(后来独立建国,没有参与战争)
其三,章邯所统领的中部军。(章邯投降,中部郡归属项羽)。
二世三年七月,刘邦派使者进入咸阳,对赵高开出投降条件:赵高杀掉二世开武关共同灭秦,刘邦进入向咸阳后,由赵高和刘邦分别称王。
赵高诱使二世到望夷宫,使其离开权力中心,将其杀死。
不过赵高得不到将士们的支持,不敢贸然行动,只好先立赢婴为王,赢婴杀掉赵高。
赵高杀掉二世以后,迅速与武关外的刘邦交涉,刘邦拒绝与赵高分王,趁乱强行攻破武关。
秦王婴,已经无兵可用,无险可守,被迫投降。
刘邦没有杀赢婴,因为这时候刘邦已经把自己当成秦王了,开始考虑治理秦国的战后政策和建国方略,不杀他,在今后统治秦国时候,赢婴也可以大加利用。
秦军投降项羽后,与诸侯各国关系未能很好的协调。面临如何处置秦军的问题,项羽找到英布和蒲将军协商,最后决定坑杀二十万秦军。
项羽是一名伟大的军人,勇猛的将士,但是确是一个三流的政治家,对于处理投降的秦军,需要的是政治智慧而不是军事才能。
经过这件事,后来秦国军民死心塌地跟着刘邦。
关于鸿门宴,我们知道,项羽因为自己的一些原因没有杀掉刘邦,其实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原因。
在鸿门宴开始以前,项羽已经和刘邦讲和,项羽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条件刘邦全都接受了。
如:刘邦讲咸阳交给项羽处理,只能率领本部人马助手灞上,听从项羽指挥。
就当时的项羽而言,他的选择不外有三种:
一,回到战国
二,继承秦国
三,重起炉灶,建立新的秩序和制度。
回到战国,就是实行怀王之约,这让项羽处在尴尬的位置,因为项羽将作为臣子回到楚国,这个是他不能接受的。
项羽坑杀秦军,破坏咸阳,已经表明了彻底摧毁秦帝国,不可能继承秦国。
只能选择第三条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