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分很多种,有些人是“熟人”,但却不会是对方认定的朋友圈的人,比如说曾经的同事或远亲。
人是感性的动物,与人相处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方的语言反馈和身体反应感受到对方对你的态度。但人又不是一个解码器,很多时候不可能完全知道对方心里的真实想法。因此,在双方关系的认可程度上,就会发生偏差。
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偏差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时间的不联系、双方经济能力或社会地位的差异。或者说,就是主观上的评估,对方是否值得继续交往,或者是交往到何种程度。
评估对方是否值得交往也有很多因素,比如对方的人品、与对方共同的人生经历。也可以是对方是否对你有用,是不是你想要结交的社会阶层。听上去比较功利,但古人早就说过,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在此先不深究。
但在这个问题上,就功利层面而言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种是被纳入对方的朋友圈,另一种是被排除在对方的朋友圈。前者的原因可以是你调到了一个重要的岗位或者是进入了行业内的头部公司,直接点说,就是你成为了对方认为的潜在资源,于是原本对你没兴趣的人一下子就来跟你联系,或者是见面的时候对你比较热情而不是以前那样假装不认识。后者的原因有可能是原来把你当作是同一个圈子的人,但后来觉得你跟不上他的步伐,或者是你对他没有利用的价值了,那既然交换不到价值也就没有再维护关系的必要。
其实这两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从理性的角度说有些人有这样的选择也是有道理的,但人同时也不可能完全的理性,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肯定还是有一些感情因素在其中。
对于被选择的人,在后者的情况下,多少内心会有些感慨吧,但也不用对此有太多负面的想法,你只是不在别人的朋友圈而已,但你自己还是可以过的很好。这只是说明你们不是一路人,各自的生活差别太远,不要对此有过度的解读,你自己其实也会多少做一点这样的选择,只是功利程度不同而已。在前者的情况下,也不用有太多的正面情绪,因为在你没纳入对方朋友圈时对你的态度才是他对你的真实想法,所以很有可能当你再一次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把你踢出去。
说到底,还是要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这样就不会因为别人对你的态度改变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同时也要认识到,即使是熟人之间也是有界线感的,但这个界线并不是单方面来决定的,是由你们共同来决定这条线在哪。因此,对方给你划了一条线,你也可以划一条线,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去主动做一件事或者微小改变,永远不要一直被动接受,特别是在与人相处的事情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