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春去春又来,头发长了又短了,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停驻在我耳边的妈妈的话“你以后做个老师吧,女孩子做老师再好不过了,工作稳定,还有寒暑假,好找对象,还好顾家……”
大概听得越是多,越是排斥,即使从未真正了解过“教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职业、专业?”却从未想过去尝试,哪怕时常听身边的同学说挣了多少钱,学费都快攒够了。
我通常也只是听听而已,听过就算。挣学费可以拿奖学金嘛,奖学金不够兼职来凑,兼职千千万,又不是非家教不可。
第一次做家教,我是迫于无奈。那时候大一刚结束,即将迎来我的60天伟大假期。因为要回家调研,早早回了家。
回家之前,妈妈丝毫没有提起过“答应了表舅,我帮人家补习高中英语”。回家以后,我和妈妈有沟通过上午出门调研,下午在家学习加写调研日志。
可谁料,第一天下午表舅家的女儿就拿着她的英语书上门了,让我措不及防。不好当面赶人家走。乡下人家,盘根错节,多的是牵扯,不敢轻易破坏。
赶鸭子上架,首先问问了她平时英语成绩,好确定她的英语水平。然后再问了问她的薄弱环节,好确定补习重点。
因为知道她的基础不好,分数不到70分(总分150),所以必须从头开始,仔仔细细地过一遍,对于不会的加以解释,对于会的再复习一下。
每天下午三小时,直到给她讲完了六本英语书,听写了一遍她高中所有单词,讲完了一本星火阅读理解书,然后还做了相关的每课练习。
既然开始辅导,就要做到认真负责。付出了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却忘了一件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薪酬。因为是妈妈答应,又是亲戚,时常互相帮助。
结果我表舅妈一副大气的表情给我说:“为了感谢你的辅导,我带你去镇上给你买一套衣服吧,只要你喜欢,随便你挑”!让我目瞪口呆,有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我还能说什么,乡里乡亲的,人家都说了,我除了答应什么都不能说。
夏天,小小的乡镇,多的是便宜衣服,有的才十几块钱一件。我算了算,总共辅导了30天,每天3个小时,那就是90小时,市场价一个小时至少40吧,那也是好几千,可一套夏装顶多几百块,欲哭无泪。
我后来仔细想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理由一:农村——熟人社会,不好拒绝,抹不开脸面谈价格。
理由二:农村人对教育不够重视,不明白教育需要投资,是有回报的,回报远大于投资。因此,在他们看来,家教辅导应该很便宜。
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以后做家教,必须提前谈好一切条件,说得越明白越好,付出与报酬要对等。更深入一点地说,付出要想获得同等的回报,还需要自己想我主动权,抓住机会,为自己争取。不然,等着别人给你定价,定然不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