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贾谊论》里说: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人生一世间,不会万事顺遂,一味意气用事,不但无法化解危机,还会带来更多灾难。
熙宁年间,苏轼任翰林学士,与吕惠卿等新党人物一向不和。
有次,听到门生称赞苏轼聪明,吕惠卿不屑地说:
“尧聪明耶?舜聪明耶?大禹之聪明耶?”
言下之意,跟圣贤比起来,苏轼根本算不了什么。
对于吕惠卿的轻蔑,年轻的苏轼不堪其辱,当即上书,斥责吕惠卿“穷奸积恶”。
可没想到的是,其中一句“凶人在位,民不奠居”,却被御史们抓住,说他对皇帝含沙射影。
皇帝大怒,便将苏轼赶出京城,外放到杭州。
因一时冲动,苏轼亲手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不仅如此,他还彻底得罪新党,埋下了日后“乌台诗案”的祸根。
弘一大师说:“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人唯有能忍,受得了毁谤和屈辱,保持定力,不断修行,生活才会过得顺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