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得没人看,首先说明一下,本文K先生并不是要研究[唯物主义上身体对心理活动的影响]这类哲学性问题!即使我有那种才华,哈哈哈!
言归正传,“仪式感”其实就是我们对某种稀缺资源的“占有声明”。简单归纳一下需要仪式的东西,如爱情、加入组织的身份、新的开始、特定时间周期……仪式是一份“占有声明”,也是一个链接内心的过程。而旅行,是一种非常讲究“走心”的行为,所以也就看似处处都充满着“仪式感”,但偏偏在这个讲求独立、个性、自由、旅行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中物极必反,旅行的“仪式感”链接的并不是旅行者的内心,更多的是某种虚荣、不安全感、以及逼格。
从以前的“XX到此一游”到现在的“出个远门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前者真是对稀缺资源的“占有声明”诠释的淋漓尽致啊,是不是有种“我来过这,我很屌,我棒棒哒”这种幼稚虚荣的心理?对于梦想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刻上自己的名字的人,应该活在战争年代,当旗手,攻城拔寨之后插上代表“占领”的旌旗。如今“说走就走的旅行”风靡整个网络,这些有钱任性、潇洒不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挑战全世界的霸气属性非常完美的糅合到7个字中,让年轻人为之疯狂,奋不顾身。“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然成为一种加入驴友这个群体的仪式。
有的人放着必修课程不上,就是要感受这种说走就走;
有的人放下刚适应的工作,拿着攒下的工资说走就走;
有的人忘却本就不常回的家,说走就走感受异国他乡的寂寥;
有的人抛下相濡多年的感情,说走就走寻找诗和远方的缥缈;
.......
这种仪式仿佛会给人一种为了探索这个世界而注入了奋不顾身的勇气的感觉,又像是给自己打个“我不是简单地去旅游”的标签。仿佛经历得越多“说走就走得旅行”就越像一个纯粹的驴友。于是我们出发前晒机票车票晒行李,旅途中晒美食晒风景晒艰苦,回来后晒收获晒对现实的失落。
这种仪式感夹杂着太多意义了,有因不安于现状发出的呐喊,有不甘随波逐流般的快刀斩乱麻,有对生活的不安全感促使的逃离,有年少多金任性的炫耀......
我也试过不止一次的说走就走,我用一个月说走就走了西北大环线,回到广州经历了2个月的面试,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你没有经济自由之前,“说走就走的旅行”=“出来行,迟早要还”,就像是《钢之炼金术士》里的“等价交换原则”。所以,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本来在日常生活中“仪式感”是让人觉得幸福的,如婚礼,新人宾客都会觉得参与这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仪式有幸福感;如跨年倒数,所有人在倒数中送旧迎新都感到获得新生......但偏偏旅行不需要“仪式感”,无论是“到此一游”抑或是“说走就走”,都不需要!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想参与进关于“你去旅行”的仪式中来。
旅行是随心的,不必为了“到此一游”而固定了路线和目的地,不必为了和标志性物景合照而挤到人群中。旅行者是自我的,不必向别人炫耀自己有多潇洒自由,不必得到任何人的认可,只需自我认可便是了。
恭喜你看完了,看完的话从现在起收起旅行的“仪式感”,换句话来说就是: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旅行的那些事:
我是K先生,我在诉说旅行的那些事,你愿听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