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再也不是“我们”,又永远都是“我们”

再也不是“我们”,又永远都是“我们”

作者: 常悦己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00:11 被阅读46次

    文 / 常九儿

    01

    又是一年学生会面试,站在门口,看着台下稚嫩的面孔,听着台上部长的介绍,岁月的味道在舌尖弥漫开来。

    两年的回忆,像是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一闪现,我们的笑,我们的闹,我们疯狂时的尖叫,那么一瞬间,模糊了眼角。一起办过的活动,一起吃过的烧烤,还有那群怕是再也聚不齐的人,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的不舍,那么的美好。

    再也不是“我们”,又永远都是“我们”

    部门播放视频时,当一张张照片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段段话语将它们相连,一张张笑脸,一次次搞怪,一波波黑照,我们知道,那段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部门介绍更像是一发催泪弹,部长说:“加入我们部门,你将不仅是一个干事,更是我们一家人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你遇到任何问题,可能我们不是解决问题最适合的人,但一定是最先站出来支持你鼓励你的人。

    台下我们部的“老人们”,都已湿润了眼眶。

    办活动周期长,我们不怕;组织活动细节繁琐,我们不怕;发活动宣传,顶着大太阳,喊哑了嗓子,我们也不怕;最怕的离别,在纳新这一刻,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从此,再也不是“我们学习部”,但也永远都是“我们学习部”。

    再也不是“我们”,又永远都是“我们”

    02

    感情这个东西,很难说得准,不一定说时间到了,情分也就有了;但是情分到了,却不是时间轻易能够抹去的。

    没加入过学生组织的人可能不容易体会到,那种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的感觉,那种虽然很辛苦但是活动圆满完成时的自豪感,有多棒。

    那是一种归属感,一种安全感,一种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身旁一直有战友的心安和踏实。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生活,能够找到一个集体相互依偎取暖,就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他会选择紧紧握住不放手,尤其是在这根稻草能够带来足够的安全感的时候,更是如此。

    同时,这种归属感也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就像不是所有的学生组织都有“家文化”一样。只有当你付出了感情,才能从中看到回馈。单方面的付出,那叫“单相思”,看不到任何的回音,就算是再博爱的人,恐怕也很难坚持长久;只有双方一起付出,才能令这份付出得到升华,变得更有意义。

    在十多人的部门,更是如此。大家的感情凝聚到一起,汇成一股力,每个人都能明确的体会到,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这更像是一个正强化的过程,我们投入的感情得到热切的回报,让我们随时随地感觉到温暖,于是,我们会更加依赖这份温暖,也会以更多的温暖去回报。

    03

    我们想把温暖紧紧地握在手中,不想让它离去。但就像是双手掬取一捧水,又能保存多久呢?“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温暖的最后,终究还是别离。

    人的一生,最痛苦的莫过于离别。聚不齐的同学,行渐远的朋友,难回首的亲人,每一次的离别,都像是大病一场,每一次的久别重逢,都像是沙漠里的一场甘霖。

    梁实秋曾言,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们不想去面对离别,但是,谁又能躲得过去呢?

    年幼时亲人的离去,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与死;读书时离开家乡,我们懂得了有种声音叫乡音,有片土地叫故土;等到工作后,我们才明白有家难回的苦楚;等到孩子离家后,才了解当年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是何等的望眼欲穿。

    避不开的离别,难言的情愫,就这么贯穿着我们整个人生,难以抹去。

    每一次离别,都再也不是“我们”,但曾经的那份温暖,又会使得我们永远都是“我们”。

    每一次离别,都意味着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遇,哪怕再不舍,也要继续前行。

    只消记得,哪怕再也不是“我们”,但永远都会是“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也不是“我们”,又永远都是“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ba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