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新的典故:“三良殉秦”
典故简介: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是个重情的君主。有一次,他与手下的臣子们饮宴,忽然发出感叹:“咱们君臣活着的时候能够在一起,死后也要在一起啊”。其中的臣子中,有子车氏的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针)虎,都是秦国的人才,立刻表示愿意誓死追随穆公。结果,当秦穆公逝世后,陪葬的秦国英才共有177人,其中就包括子车氏的三人。
此举,秦国的人才损耗殆尽,也让天下士子寒了心,让秦国多年来树立的文明形象毁于一旦。从此之后的一百多年,秦国历任国君再无任何作为,一直被动挨打;直到到了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才又走上富强之路。秦国人为纪念这三位良人,做了诗经《黄鸟》篇,沉重哀悼此事,大意为:黄鸟在枝头鸣叫,跟着秦穆公的就是我们的三位良臣。看着穆公的墓穴,我们瑟瑟发抖,苍天啊,为什么要杀掉我们的良臣,如果可以替代,我们宁愿用一百人来换回我们的良臣。
典故出处:
《史记》卷5《秦本纪》
“三十九年,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诗经·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史记正义》应劭云
“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
炆钊浅解:
这是秦国最悲惨的一段历史了。一代明君秦穆公,临死前竟然让这么多的秦国良臣陪葬,把秦国的千秋大业几乎彻底毁灭。有人说,如果这一百多人能留下来,那么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就可以往前推进一百多年吧。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但是,就其历史影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此秦国便缺少了治国统兵的人才。这一百七十多人,有善于征战的,有善于防守的,有政治家,有文化人,都曾为秦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却从此死去。
2.暴露了秦国在道德文明上与中原地区的差距。秦国先祖是为周王室养马的小官,后来被分封于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多年来,缺少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文化落后。本来经过秦穆公和他前面诸位国君的努力,秦国得以重新进入中原诸侯的大家庭,却因为这一件事,让中原诸侯彻底失望,被印上了蛮夷和虎狼之国的烙印。
3.伤了天下士子之心,从此秦国乏士,成为定局。可以想象,经过这么一场殉葬事件,还有哪国人才敢来秦国当官,还有哪国士子不知道秦国对士人不尊重。记得当年看《大秦帝国》之商鞅变法时,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秦国竟然这么穷,第一没有钱,第二缺乏人才,这都与此“三良殉秦”事件密不可分。
哀哉穆公,一代明主,却因自己的一个私心,几乎毁了大秦的千秋基业。
典故小结: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对贤臣之死的惋惜遗憾,对封建愚忠以及封建专制君主残暴的控诉,也称为“秦穆杀三良”。
网络图片 侵权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