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名师这样谈阅读》,遇到的惊喜人物是孙明霞。
他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他提到老师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学生,是因为我尊重你们的人格,尊重你们的个性,让你在尊重中学会尊重也成为有尊严的人。而不是老师脾气好,是圣人。
今天继续阅读孙明霞,她的教育观很符合我的认知。知识是教育的载体,而绝对不是教育的目的。正如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这就让我们不断的在探索“生活的课堂,对话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文,化的课堂”。课堂要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对所教知识充满敬畏和情感。对话就是交流,在对话中拓展知识视野,思维空间。生成的课堂如何落地?教师应该给出多种材料,让学生自己判断思考,拓展思维,达到生成的目的。而文化是课堂中的隐线,渗透着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导向。只有我们更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探索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教育目的是促进每一个人终身成长,而不是为了升学率提高后那冰冷的数字及知识机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