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

作者: 伶俐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20:16 被阅读450次
最好的告别
2018-10-29  周一

文\伶俐candy

今天李咏的妻子哈文在微博宣布,著名主持人李咏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于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去世。今天这个突发的消息,也在朋友圈里刷屏了。

中午,夫君赶到公司和我一起吃饭,他问我,“李咏去世,你看到新闻了吗?真不敢相信,最初还以为是假新闻呢…”我没有太多的惊讶,毕竟生老病死,谁也躲不过。只是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感到很惋惜。愿逝者安息!

癌症和死亡,似乎都是很遥远的词,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肿瘤病率约300万例,每1天约8550例,每1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全国每天约1万 人确诊癌症;到85岁,一个人患癌风险 36%。数据是冰冷的,我们会觉得很遥远。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没了,有时是我们熟悉的名人,亦或者自己身边的亲人,每到这时,我们难免在悲痛之余,生出许多感慨,诸如:余生不长,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惜缘惜福...然而,过不了三天,照样该怎样过又回到原样,烦恼一点没少,计较的事还是那么多...“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当生命的脆弱性凸显出来时,人们的日常生活目标和动机会彻底改变。至观紧要的是观念,而不是年龄。

我对夫君说,我不是特别吃惊,我前几天刚看了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这本书告诉我们,医学再怎么发奋图强,依然无法摆脱一个很确定的结局,那就是永远也无法战胜死神,人生的最后一课必定是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当然,在此之前,应该认真思考该怎样好好活过一回。

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和《当呼吸化为空气》(作者保罗)同为缘来有爱读书会今年三月份的共读书籍。这两本书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作者都来自美国;职业都是医生(保罗是神外医生,阿图是外科医生);谈论的话题都是关于死亡。这两本书又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保罗医生作为一名年轻的癌症患者,记录的是自己整个治疗期间的身体与心理变化,强调了个人与病魔斗争期间的各种思考与抉择,追问存在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反思医生的职业使命与人性关怀;而阿图的这本书则侧重于讨论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态度,以及美国在针对养老及重症患者的护理方面的社会医疗现状。

关于人类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作者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学会从简单的愉悦中寻求慰藉--友情、日常的例行公事、好食物的味道,以及阳光照在脸上的那种温暖。而唯一让死亡并非毫无意义的途径,就是把自己视为某种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家庭、社区、社会。简而概之,直面人生的终极考验,一方面要回归内心的平静与祥和;另一方面,就如同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主张的那样,要实现“自我超越”。

读到文中致力于推动美国“善终服务”和“辅助生活”的医生托马斯,家里有两个先天脑瘫的孩子,可是他们夫妻还是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让人特别感动。

最好的告别

而关于如何养老的问题,有研究揭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个国家的医疗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国家极度贫困,因为得不到专业诊断和治疗,大多数人在家里亡故。第二个阶段,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更多的资源使得医疗得到更广泛的提供,患病的时候,人们求救于卫生保健系统,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人们往往在医院逝世,而不是在家里终了。第三个阶段,国家的收入攀升到最高的水平,即便患疾病,人们也有能力关心生命的质量,居家离世的比例又增加了。不言而喻,我们离作者书中所描述,美国逐步在实施的第三阶段,还有非常大的距离。除此之外,我们是一个害怕和回避谈论死亡的民族,要正视某些问题,还有很长的心路历程要走。

诚如作者所言: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回到终老。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在意现实、拥有和得到,转而懂得欣赏日常生活的愉快和亲密关系,如果我们发现这更具满足感,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等到时日不多时才幡然醒悟呢?

“什么时候停止治疗最为理想?”是这本书中最沉重的一个话题。我读到作者跟踪的各类无法独立生活的老人或患不治之症的患者的晚期生活,看到作者自己要面临的挑战--即便一家三口都是医生,在自己父亲的生命晚期,何去何从依然难以抉择。更何况作为大多数普通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或者是必然的生命衰竭时,病人和家人甚至没有做好面对疾病事实的准备,更不用说合理的选择了...

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不是一种顿悟,而是一个过程,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当尼采告诉我们:“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时,我每每记起,就会告诉自己:如果你好好活过,你就没有那么害怕面对衰老和死亡。

相关文章

  • 【城市物语116】清晨是最好的告别时刻

    清晨是最好的告别时刻, 告别梦, 告别凌乱的床以及床上凌乱的缠绵; 清晨是最好的告别时刻, 挥别昨日, 挥别眼屎、...

  • 告别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 好好告别。

  • 最好的告别

    什么才是最好的告别呢?合适彼此交流方式的告别,即是最好的告别,就像刚经历的这一场2022.04.02.22...

  • 2017年4月

    《最好的告别》 《告白》

  • 最好的告别

    这本书是意外买到的,为了凑包邮,看了之后章节的分类好评1.医学的现状2.一个癌症末期病人的故事3.衰老的来临4.一...

  • 最好的告别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爷爷。 爷爷大年初一下午六点多去世了。 我和...

  • 最好的告别

    我们在往事里相遇,却终究也要在时光中告别,只是已在彼此的心底里留痕,这样就好。 “我们最好的告别/是现在这样没红眼...

  • 最好的告别

    清明节,宜慎终追远,宜思考人生终极问题。 任何人,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显赫还是平凡,都逃不开四个字:生老病死。 ...

  • 最好的告别

    今天想想聊一聊关于生命和死亡。 这个话题的动机始于一本书。 我这个人看书挺做作的。总要在手机屏幕那个闪着蓝光的一亩...

  • 最好的告别

    过去的这一年对于我和我父母而言,意义重大。去年夏天我刚生完小孩,迈入人生新的里程;母亲从老家赶来照顾我和孩子,因为...

网友评论

  • 菜园小记:好好活着是最好的,谢谢你的分享
  • 吕家华:十二年前,我惊慌失措的被接受父亲食道癌,父亲是我心中的大山,不惜一切的拼命挽留。三年前,接受妈妈腰椎摔断和脚关节粉碎性骨折,请假回去照顾并处理姐妹之间为了利益难堪的不善良局面,老天爷开眼,妈妈恢复很好。一年前又被迫接受家公肺癌,竭尽全力的与病魔做斗争,也未能多活一年。今年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活着的意义,为什么活着,活着我还能创造什么价值,能为子女减轻多少负担,为社会减轻多少负担。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好好的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伶俐姑娘:@吕家华 真不容易,抱抱你。经历一些事情,会活得更通透、更坚强勇敢。未来会更好,祝福:heart:
  • 1dbec2bd9dd9:22年前,我与死亡之神擦肩而过,以后的日子,我都觉得是赚来的。感恩伶俐会长。
    伶俐姑娘:@A刘妍细莫食品总代 好心态决定好状态,好状态有好生活。祝福你:cherry_blossom:

本文标题:最好的告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hi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