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
1.今天终于读完了三卷本的《曾国藩》,作者唐浩明。为了读这本书,我经常熬夜读到一、两点钟;白天工作之余,只要有闲暇时间,忍不住就想读一段,哪怕是只能读上7、8分钟。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如此疯狂地读一本书了。读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2.年轻时的曾国藩,非常勤奋好学,非常注重“修身”,谦虚却又志向远大,他曾立在日记里认真地写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似乎已经暗示,剿灭太平军以后功高震主的他也不可能取代清朝);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并终身而为之奋斗。为此,除了每天自学外,他还时常拜有真才实学、思想开明的饱学之士为师(当然,这也是为了积累更多的政治资本);在京担任翰林期间,他写了很多文章,为天下士人所称颂,受到他的直接上司及最高领袖——道光皇帝的赏识,这为他以后办团练,招募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地扩大了他的影响力。所以,会写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3.太平天国起义后,他奉命在湖南长沙办团练,起初也非常不顺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曾国藩性格刚烈、强硬,“得理不饶人”,不懂得《老子》中“过刚者易折者”的道理,因此,别人也经常背地里给他使绊子、下套子、放冷箭,最后不得不到衡阳去办。团练建成后,靖港初战便遭失败,曾国藩跳水自杀被救才免于一死。后来在和太平军交战中也胜少败多,其中又投水自杀一次,幸亏被及时救起,真可谓“九死一生”。经过13年的艰苦奋战,其最终能剿灭太平军,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太平军内讧,导致其元气大伤(这是根本原因,也是太平军失败的根源),一是曾国藩知人善任——这是曾国藩身上最大的优点。这期间,曾国藩学会了《老子》中,“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思想,学会了委曲求全,学会了“打脱牙和血吞”的挺劲和忍功。
4.晚年时的曾国藩,时常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经常如履薄冰,虽然最终都能用他的智慧,逢凶化吉,但也消耗了他很多心力。晚年时期的曾国藩特别重视富国强兵,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大力开办洋务运动,这些事对后来的中国影响极其巨大。
总体来看,曾国藩是一个极其开明、富有远见的仁人志士——我觉得这得益于他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不学习的人是开明的,富有远见的——全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作为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他从来不强迫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而是鼓励孩子们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这在封建时期的中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即使放眼今天,他依然比那些一心逼着孩子学习,然后参加高考考大学的父母,都要开明很多啊!当然,人无完人,曾国藩身上也有缺点,在此不再赘述。但,作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极为推崇的人物,这个被后世称为“半个圣人”的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