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投资的不仅是数字资产,而是整个区块链时代”
更多币圈资讯,请关注「智能比特」(ID:aibit2017)▼
币圈团队营销图在圈内刷屏了
昨天一张 William Mougayar 总结的币圈团队营销图在圈内刷屏了。
从左到右分别是营销适度、营销不足和营销过度的项目。
过度营销一栏,看到的都是made in China的团队,波场、小蚁、BCH等。
人类很奇怪,对过度炒作或者过度营销的东西内心嗤之以鼻,但行动上却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和关注(这不是典型的“嘴上喊拒绝,身体却诚实”的表现么。。。)
任何商业产品其实都离不开营销,营销本身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就像杜蕾斯的蹭每个热点都惊为天人的文案营销,或者目前铺天盖地的瑞幸咖啡找汤唯、张震代言,或者网易系产品不断刷屏的H5心理测试等,这些都属于营销范畴。
最近最震撼的营(xi)销(nao)奇才是一个20年的创业老兵——杜国楹。连续创业5次,打造了5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8848手机、小罐茶。
杜国楹
营销的目的,最终也就是让消费者/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转化成实际购买产品或者权益。
而在中国,营销手段也是目前商业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营销大咖往往都是每个公司争夺的对象。在一些追求短平快的商业模式和项目中,甚至比产品本身的地位还要高。
厉害的营销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能够抓住人心的创造和设计,否则换来的只是毫无忠诚度的羊毛党。
笔者暂不评价这种做法和趋势的利弊,但就目前来看,营销好的项目,的确成功(也许是短时间的)的很多。
区块链项目是否有营销的必要?
毫无疑问,肯定有必要。
首先,作为商业世界的产品,即使是技术打底,但最终目的也是要实现商业应用。
拿比特币来说,即使大家对于其是货币还是商品的身份争论不休,但也是要靠一代又一代的布道者去推广,才能实现其支付交易的功能实现。这算营销吗?当然算啊,不过只是“实在”版的适度营销罢了。
第二,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发展初期的新生技术,尚未受到很多人关注和认可,营销其实还包括社区活跃度和大众传播。
区块链项目即使是中心化公司主导运营,但其价值也是分布式的社区网络支撑起来的共识做为基础。“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一招根本行不通。
也并不是靠着单纯的广告和推广,因为区块链项目不仅是“卖货”。
围绕底层技术就有很多技术产品的扩展,包括交易所、软硬件、节点、钱包、第三方工具、安全运维等等,围绕应用层的扩展就更多了:dApp、媒体、投顾等等。
第三,其实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尤其是17年之后出现的新项目,多多少少都是“过度营销”的。
动不动就颠覆FAGM,动不动就下一个BAT,动不动就重塑某某行业。听者的确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然后就一哄而上了。
“潮水退去,才看见谁在裸泳”
币圈营销成功的案例,波场肯定会名留青史。
孙宇晨“靠嘴拉盘”,也活生生地把波场从空气币变成了现在看起来不像空气的项目,吹过的牛好像也在慢慢实现。
波场的营销,跟币圈一片寒冬相比,显得异常高调显眼。开个开发者大会,连科比都能请来镇场,不得不说孙老板是非常666的。
SorosReport总结过成功的区块链项目创始人的特征,说的就是孙宇晨,其中8项特征是:
①传统行业的资源
②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马云的门徒
③舍得花钱,格局大
④是币圈的老人,懂得炒币人的想法和需求
⑤不矜持,敢于微博喊盘,比较亲民
⑥对待项目专一,不玩换壳的把戏
⑦善于营销,各种合作。
这8点基本上都是跟善于营销或多或少沾边的。
对于币圈项目营销我们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
不随意否定,不以偏概全。
那些“低调做事”的团队:可能在计划跑路,没有跑路的至少社区和用户也不活跃,这样的项目以后共识和价值能有多少,估计也没多大概率。
那些“高调”的团队:也要甄别,如果仅仅是喊空气,没有实际进展和产品出来的,就是妥妥地在吹牛;边喊边做东西出来的,也许未来会有更多共识和价值。
参考文章:
风火轮区块链:营销过度的币种是否意味着被高估?
SorosReport:为什么孙宇晨是所有中国区块链项目创始人学习的榜样
- END -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假撒币?真炒作!香港90后“币少爷”天台狂撒百元大钞,已被警方逮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