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疯子的自由

疯子的自由

作者: YOLANDA_7314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08:57 被阅读0次

    【一句话推荐】

    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疯病。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勒洛尔,是一位在法国和美国都享誉盛名的精神病医生。他的书籍习惯上用平实而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解许多心理学的知识,著有《与艾克托寻找幸福之旅》等书。此外,他与另一名心理医生克里斯托弗•安德烈合著的《恰如其分的自尊》《无处不在的人格》等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销往世界。

    【音频简介】

    这本书由两部分穿插组成,一部分是皮内尔医生在1789-1795年的一段日记,这些日记主要涉及了他治疗精神病的过程以及一些想法;另一部分是本书作者以第三方的角度,对日记里的情节进行补充叙述和议论,并穿插进一些政治历史的现实背景。这两部分相辅相成,为我们呈现出法国大革命前后,巴黎精神病院的现实状况,也为我们了解精神病人的状况提供了认识,更透露出对社会文明现象的深刻思考。

    【你将听到】

    1. 对精神病患者,皮内尔医生采取了怎样的治疗方式?

    2. 书中的这些精神病患者究竟为什么发疯?

    3. 透过皮内尔医生和作者的讲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精神疾病这种现象?

    【本书金句】

    1、在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苦难或幸福里,我们追寻着自己的命运。可说到底,都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的选择都戴着枷锁。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或我们自己制造。我们总是活在我们作为人的局限里。

    2、我愿意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我所给予的,是我很想得到的。

    3、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天所发生的事,这是心智正常的人都会做的事。可对精神病患来说,尤其是那些忧郁症患者,只有悲观的角度是真实的,真实到一个地步,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存在积极面。

    【推荐阅读】

    书名: 疯子的自由:菲利普·皮内尔医生在1789-1795

    作者:(法)弗朗索瓦·勒洛尔

    译者:郑园园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音频文稿】

    大家好,这一期音频将为你讲述的书是《疯子的自由》。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位真实存在的,法国精神病医师——菲利普·皮内尔,对“疯子”展开治疗的过程。

    所谓疯子,一般的理解是说,他们是有精神疾病的一类人。这种精神疾病一般情况下表现为:比如情绪无法自控,或是在现实生活和“正常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一些反常的言语或举动,甚至可能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对待这种人,我们总是认为,他们是不正常的,尤其是可能伤害他人的疯子,像是一种无法被驯化的动物,更应该隔绝囚禁起来。但就书中这位皮内尔医生看来,这也是作者要借皮内尔医生之口要阐发的一个主题,他们固然是“生病”了,有些人看起来是真的疯,有些人却是被迫变成疯子。事实上,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疯病,而唤醒我们心灵的、使我们摆脱疯狂的,唯有爱,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爱。

    这本书的作者——弗朗索瓦•勒洛尔,他本人也是一位精神病医生,在法国和美国都享誉盛名。他的书籍习惯上用平实而通俗的语言,向我们讲解许多心理学的知识,他与另一名法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合著的《无处不在的人格》和《恰如其分的自尊》,深受欢迎。

    这本书呢,由两部分穿插组成,一部分是这位真实存在的皮内尔医生,在1789-1795年的一段日记,这些日记主要涉及了他治疗精神病的过程以及一些想法;另一部分是本书作者勒洛尔以第三方的角度,对日记里的情节进行补充叙述和议论,并穿插进一些政治历史的现实背景。这两部分相辅相成,为我们呈现出法国大革命前后,巴黎精神病院的现实状况,也为我们了解精神病人的状况提供了认识,更透露出对社会文明现象的深刻思考。

    在认识书中的这位皮内尔医生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是一个在法国历史上急剧变革的时代,当时,越来越多的百姓不满足于路易十六和贵族的权力压制,再加上伏尔泰宣扬的自由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公众对实现人权自由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终于,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与此同时,也正得益于平等自由等思潮的宣扬,精神病院内也开始进行了改革,这也就是以皮内尔医生为先驱,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进行的改革。

    那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菲利普·皮内尔医生,他是一位生活在法国近现代之交的精神病医生,被誉为“现代精神医学之父”。本书是对他记述在日记之中的一段治疗经历的小说演义。当时,皮内尔医生原本是贵族精神病院——图卢兹的任职医生,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后,由于贵族命运遭到打击,皮内尔认为无法在贵族精神病院待下去,所以后来他便转到了一个平民精神病院——比赛特医院任职。在贵族精神病院,病人们由于身份尊贵,通常都有自由活动的权利。但到平民精神病院,情况就没有那么好了。比赛特作为平民医院的一个典型,正体现出许多当时针对精神病人的更为普遍的治疗方式,本书也正是围绕这之中的诸多精神病人的案例展开的。

    皮内尔医生对传统上针对精神病患者治疗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尤其从根本上,认为许多方式是不人道的、缺乏理性认证的。比如放血疗法,这种方法认为人的精神疾病是由于体液不平衡造成的,放出多余的血就能抑制他们的疾病,但其实这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虚弱;又比如淋浴疗法,认为情绪过于激动可以通过热水冷水来控制,其实对病情治疗并没有多大帮助,不久以后又还是会发疯;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更粗暴的方式,比如一犯病就对患者进行打骂,或是为了限制他们行动就给他们套上锁链,这些所有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根本不把他们当人。作者也在补充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院外自由平等观念越来越普及的社会之中,竟存在这样一个如同地狱一般的地方,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

    而与传统的疗法不同,皮内尔医生主张采用更尊重患者的谈话疗法,在对话中了解患者的内心,进而纠正他们错误的想法。他认为,其实精神病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之中那样的难以理解,他们也有他们的行事规则。疯子原本也和正常人一样。他们之所以会成为疯子,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局限,所以经常陷入“死胡同”,通俗来说就是爱钻牛角尖。一旦陷在某一种认知里时间过长,程度过深,就会演变成一种偏执,最后才变成了一个个我们眼中的“疯子”。对待这些所谓的“疯子”,采用“非人”的方式、粗暴地遏止他们病情发作,是不可取的。他们一样是人,应该拥有作为人而生活的尊严和自由,他们只是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人们应该像治疗身体疾病一样,对待精神疾病的治疗。

    更值得深思的,还有这个故事对所谓“疯子”的思考,很耐人寻味。书中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讲述在疯人院内进行的改革,他们信誓旦旦要在这一看起来野蛮、落后而黑暗的地方,照进现代社会的光明,而院外的人却在短暂的自由呼号以后,又很快爆发了骇人听闻的恐怖统治。这就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罗伯斯庇尔领导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恐怖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几乎每天都会有人被送上断头台。人们或是忙着给议员们定罪,或是举报身边的人。人人自危,甚至连亲人之间都无法信任。这不禁让人反思,究竟是精神病院外那些胡乱举报、狂热地为别人宣判死刑的民众、议员们,更像“疯子”,还是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们更为疯狂。

    由于本书中的出场人物较多,围绕书中要论述的主题,我们可以大致把他们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皮内尔医生工作上的病人,是我们一般认识中的精神病人,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陷入疯癫,然后被送进精神病院;另一类是皮内尔医生生活上的朋友,他们与通常意义上的“疯子”不同,但共同点就在于也存在一些偏执之处,尤其是与主流社会不相容的地方,因此他们常常被占据话语权的人所诋毁,说这个人“疯了”,需要被纠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将以这两个角度来了解本书,试图走进在当时混乱的时代背景下,精神病院墙内外的各色人物的世界。

    2

    我们先从皮内尔医生到比赛特精神病院开始说起。这些被收进精神病院的疯子,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病人,他们安静而无攻击性,书中一般将它们称作“傻子”,他们可以自由活动,只在发病的时候被治疗;第二种病人,是有攻击性的患者,他们曾经做出可能危害他人的举动,所以被关进地下监狱,并用锁链锁上。在皮内尔医生去到这家精神病院以后,他和一名名叫普森的监事长达成一致方案,共同商议向主管——勒图尔诺提出,也要给予后一类病人以自由,觉得他们不应该像动物一样被囚禁起来,可以逐渐解除他们的铁链,让他们在院子里散步等等,以改善精神病人的条件。这在当时病院之中的几乎所有人看来,都是荒谬而离经叛道的做法,因为释放他们,无异于放出无法自主控制行动的野兽。然而,一个个病人在被给予自由以后,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平静,这表明皮内尔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可行的。

    第一个被释放的“疯子”,是一名英国贵族的仆人,他叫威尔伯。他之所以被送到精神病院来,是因为他在跟随主人出行,经过巴黎时突然发疯,说到处都看到魔鬼,并且扰乱弥撒,殴打神父。他也是皮内尔医生在地下监狱第一次所见的病人,当时他被锁链锁住,浑身脏乱不堪。

    要怎么突破众人反对,成功实施自己的治疗计划呢?皮内尔医生想出了一个办法。由于威尔伯是一名老人,因此皮内尔医生以长期被关押、导致肌肉萎缩为由,说服了主管,终于让威尔伯获得了外出散步的机会。在他第一次走出监狱,沐浴在阳光下时,书中这样写道:“他踉跄着试着走了几步,仰天哭出声来。他呢喃着:多美啊。所有人都一言不发,注视着他。他跪在地上,注视着天空。”

    多么令人动容的场景。试想,有谁会愿意每天被关在监牢里,被套上锁链、无法行动呢?这些精神病人虽然因为心理出现问题,产生了严重的认知障碍,他们的行动已经不受控制,所以表现出异样的言行举止,成了我们眼中的“疯子”。但是,他们一样能感知到这个世界,明白痛苦和孤独的滋味,他们一样知道蓝天和自由的美好。尽管可能无法正确表达,他们一样渴求着平等和自由,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将其剥夺的权利。

    自那以后,威尔伯每日都被允许在院内散步,皮内尔医生坚持着谈话疗法以促进他内心的认知改善,他也因此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攻击性。后来有一次,皮内尔医生和普森监事长商量决定,让威尔伯与其他普通精神病人待在一起用餐。他们惊喜地发现,虽然威尔伯的精神状况很差,但他仍然保持着原来作为贵族仆人的职业习惯,会下意识地想要替其他人盛汤、为皮内尔医生捡书本。

    换句话说,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精神失常,但他仍然有着能在社会继续生存的条件。而其实,我们原先抱着精神病人一无是处、危害社会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温柔的治疗方法可以唤起他们原先的职业习惯,帮他们压制住内心的疯狂,精神病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好转。

    相继被解除铁链捆绑的病人之中,还有一名巴黎著名的钟表匠。因为革命的爆发,钟表生意急剧下降,他总担心自己被捕,或者觉得自己即将破产。他对政治时局和个人财产安危产生了过于敏感的恐慌和悲观情绪,精神开始错乱。钟表业上的失意,使得他迫切想要找到其他能力,以获得众人的认可,因此他开始着迷于发明永动机。他这种一心想要发明永动机的想法最终变成了一种偏执,他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和生活,并且扫除一切阻止他发明永动机的人和事。再后来,便升级为扰乱公共秩序、动手打人。

    众所周知,根据物理规律,永动机是不可能被发明出来的。所以皮内尔医生认为,医治钟表匠的关键要素,就是帮助他认识到这一错误想法。他吩咐钟表匠的家人将一些他会用到的钟表机器带来,以供这名钟表匠继续研究永动机,希望他能自己慢慢意识到,发明永动机是多么遥不可期。但事情进展并没有那么顺利,有一次,这名钟表匠正在专心工作时,被一名杂役激怒,钟表匠愤怒地将他追到了厨房,抄起菜刀即将酿成大祸。

    这时,监事长的妻子出现了,她假装没注意到钟表匠,而是拿出一把削皮刀开始削土豆,并用话语引导钟表匠,说服他一起削土豆。令人吃惊的是,这名钟表匠因此冷静了下来,停滞片刻后,接过土豆开始了他的工作。

    虽然这件事情得以和平解决,但自此之后钟表匠又被重新锁了起来。起初,他无法忍受再次失去自由,因此狂躁不安、大喊大叫。为了平缓他的心情,并继续治疗,皮内尔医生对钟表匠进行了长期的谈话疗法。

    他将疗法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温和地与他沟通,使钟表匠能够体会到尊严。其次,皮内尔医生还继续维持坚定的态度,让他明白他之所以被囚禁,是因为暴力的行为,从而使钟表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外,医生还允许他为其他人修理钟表,帮助他重新寻获价值。在皮内尔医生的一步步的努力下,钟表匠的狂躁症开始得到缓解,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我们在电视新闻中会见到一些精神病人的案例,他们在病情发作的时候,毫无理性可言,全然不听家人朋友的话,甚至举刀面向最亲近的人,似乎必须隔离和关押才能解决问题。通过钟表匠的这个案例,我们能明白,这些精神病人纵然丧失了一部分的理性,但仍存在着基础的行事规则,有着理解、思考甚至沟通的能力,对待他们,诉诸暴力对病情恢复没有益处,而应当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去刺激他们尚且存在理性的部分,尝试着慢慢引导。

    书中还介绍了一名因痛失爱人而发疯的男人,他叫阿道夫。他不愿意接受爱人去世的事实,情绪崩溃,最终丧失了理智。后来,他失智将任何一位女人都看作是他的爱人,开始骚扰街上的女性,误以为陪伴在女人旁边的异性都是他的情敌,所以也攻击这些男人们,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阿道夫为了逃避爱人去世这件事,只想要从他愿意看到的角度去面对世界。这其实也是精神病患者的通病,在这种类似钻牛角尖的想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变成严重的偏执,使得他们再也无法从其他角度看待问题。就像这个阿道夫一样,他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爱人还活着。但由于偏执的观念无法得到修正,最后他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所以最终才陷入疯狂,才会形成将所有女孩都当成自己已经死去的爱人这样的幻想。

    他的好转是在一天傍晚,阿道夫在见到一只送葬的队伍经过院子后,开始情绪激动,不停地嚎啕大哭。这种情绪的宣泄,一方面释放了压力,另一方面也迫使阿道夫看到了死亡的发生。自此,阿道夫开始认识到爱人已经去世的事实,他情绪的变化、情感的宣泄促使自己恢复了一定的理性,因此也就自然摆脱了原先单一、偏执的认识。这种情况其实并不难理解,阿道夫极端而疯狂的行为,根本上,归因于错误的认知。要想得到改善,必须先使阿道夫正视并且改正错误认识。

    从上述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精神病患者由于在言行举止上的疯狂表现,让人们感到害怕所以被隔绝开来,严重的甚至会采取将他们囚禁起来的办法。但实际上这既不人道,更不利于病患的治疗。积极的治疗方式,首先是给予他们一定程度上的自由,然后通过唤醒他们的大脑中还能正常运作的理性部分,进一步再采取谈话疗法的方式,帮助引导患者逐步变回正常人。此外,精神病患者也可以在时间的作用下,通过消极情绪的改善,进而自发地纠正错误的认知。

    3

    以上是书中介绍的第一类疯子,威尔伯、钟表匠或是阿道夫,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最后患上了疯病。然而,接下来要讲的第二类人物,他们的“疯”并不是真正的疯,只是因为与社会主流相左,所以被强行打上了“疯”的标签。

    书中有一位孔多塞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被迫变成疯子的哲学家。他与皮内尔医生在革命前相识,曾参与了法国大革命、协助构建起了新的共和国。但在共和国成立以后,新的执政机构反过来要对他处以死刑,许多曾经与他共事的议员开始撇清关系,理由是孔多塞先生批判了当权者罗伯斯庇尔。

    孔多塞先生违背了当时政治的主流,成为了异端分子,被迫到皮内尔所在的精神病院逃难。他对皮内尔说,“我冒犯我自己所处的阶级,建立了共和国。而现在,正是这个共和国想要我的命。这整个过程难道不疯狂吗?我不正像是犯了精神病吗?”这虽然是孔多塞先生的自嘲,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深刻的讽刺。我们只需要看看,历史之中有多少异端分子被送进监狱,或终生监禁或处死,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这就仿佛在人群间筑造起一扇隐形的“精神病院墙”,这些当权者们站在院墙外,迫切地需要将这些异端者关进“精神病院”内。

    类似的情况,我们还可以联想到现实之中的例子。比如近年争议性很大的、有关杨永信的诸多新闻。杨永信是山东临沂市网瘾治疗中心的医生,凭借电击疗法和严格的封闭“教育”,专门“改造”问题学生,迅速在家长间赢得了极佳的口碑。所有经过所谓的“行为矫正治疗”的孩子在被送回以后,似乎都变得更“听话”了。所以,许许多多的家长慕名而来,将家中早恋、不学习、玩游戏等等的问题孩子送到杨永信处治疗。后来,经网络曝光,这些所谓的治疗中心,其实是充斥着暴力殴打、囚禁等等行为的“监狱”。其实,这个治疗中心就像是一个极权社会的缩影。

    然而,这些孩子所谓的早恋、不用功读书、甚至打架斗殴等行为,真的需要以这样非人的治疗方式来解决吗?

    杨永信口中所谓的“行为矫正治疗”,其实就是用威慑的手段,强迫孩子听话。这些正处于成长过程的孩子,与那些被正常社会驱逐出去的精神病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是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简单说,他们都是叛逆的。所以与社会格格不入,不仅仅是“我疯了”,还有可能是“我不一样”的含义。一旦他们认定“你疯了”,就会让你接受一种精神病院式的训化过程。

    在社会这样一个巨大的矫正机器底下,孩子从什么都不懂,到步入社会,正经历了一个不断被训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一定会出现某些问题。而每个人又因为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他们的问题也不尽然相同。他们需要被特别关怀,慢慢发现问题,而不应该采取强迫孩子顺从的方式。更进一步说,如果他们的问题不被认真关注,家长们不懂得在心理上对他们加以关爱,而反之用这些方式进行所谓的“改造”,无疑会在他们心理烙下沉重的阴影,就像人在身体上烙下的病根一样,甚至最后就可能因此演变成一个真正的“疯子”。

    4

    回顾全书,这本书以菲利普·皮内尔医生的日记为材料,以及18世纪法国这样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为历史背景,加上作者的想象发挥,讲述了这位经受现代思潮洗礼的精神病医师,以谈话疗法的方式进行精神病治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那些所谓的“疯子”,他们有的是由于对错误认知的执念而陷入疯癫,也有的是与社会主流相左,所以被迫认为是“疯”而被隔绝开来。并且,在这些所有的疯病背后的,还有关于人性的更为深刻认识。

    皮内尔医生在日记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疯病。”所有人都不愿意遭到背弃和孤立,会希望和这个世界和平相处,也都期待着幸福和快乐的人生。但事实上,面对失恋、职场不利、人际不顺等挫折,甚至是一些令人愤慨的社会现象,我们很难做到像平常一样冷静,例如有的人会在失恋后,做出许多疯狂的举动,比如喝酒喝到烂醉、耍酒疯,唱歌唱到撕心裂肺等,以发泄情绪、逃避现实。再比如,有的人会在网络上到处指责,抱怨这样那样的现象,甚至变成“喷子”。在与这个世界相处时,由于我们每个人感知世界的不一样,我们就通常会因为种种问题,表现出异常的情绪和行为。而这种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我们每个人特有的疯症。一方面,这些疯症的异常表现,都是我们人生路途上,探索自我与世界的阶段。另一方面,如果这种异常情绪和行为持续时间过长,我们就可能会患上某种精神疾病,变成真正的“疯”。

    书中这些精神病人们最终都能完全痊愈吗?故事没有一个结论。

    但书的末尾,皮内尔医生的一位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痊愈了,但你看上去很幸福。”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人可能或多或少总经历过这样那样的心灵创伤。我们知道,要攻克心理上的难关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反复的,时间或许能抚平这个伤口。即使跨越了这个难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仍然有可能会复发。需要被关进精神病院的精神病人也是这样的,他们的精神病状况通常可伴随他们的一生。如果我们减少更多的偏见和不公正,让他们获得所需要的幸福感,像皮内尔医生所说的,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也和我们有同等幸福的权利,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好了,《疯子的自由》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可选择阅读原书,获得更多新体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本书再见。

    撰稿人:阿颖

    主播:烨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疯子的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nr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