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桂花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0-03-17 11:37 被阅读0次

    春光里,而我却百无聊赖。前两天徒步时我就在想去不去黄山?昨天又走到外面想。打了若许了解的电话,虽然知道已经开放,但仍然受疫情影响。这个阶段我倒是很想去,冒一冒这个“险”。想来想去,在红棉小岛上,夕阳惨白地贴在浑沉的湖面上,心里一直高兴不起来,放不开,顾虑,担心此去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受不起似的,终于悻悻地决定:不去了。有机会再去。不去黄山,就直接回家吧。在这里盘桓近一个月了,我也感到无聊了,这种无聊究竟是一种不安。每天必然要花费,钱,挣来“苦熬”,花起来,扫一下码,连它的面也没见到,只有手机上逐渐缩减的一个数字。不工作,必然要回家一趟,似乎是一种默契的流程,然而,愈来感到僵硬,像春风拂面时有沙子迷离眼睛。我想回去看看,这多半是一种念想,回味,然后我能想象:在家不过如此。或许不多天就又厌烦了。况且现在感到,所谓的家更加远了呢。

    于是我日日延捱,春天只是进行得如火如荼,我更加惶恐,焦虑。不去黄山了,我又因这个决定感到是自己的怯懦,不够勇敢,那么,近日可以回家了吧。

    在这样的心绪中,回到小屋,洗洗躺床上,就不想干什么,不想看书,就翻找电影来看消磨时间,似乎没什么可看的影片,找来找去,锁定了《金秋桂花迟》。

    这是一部老影片,1995年上影,那时是我最好的年华,现在来看,对这样的影片,郁达夫,好的文章等一无所知,感到是辜负了那样的年华。二十余年后才看到,有时想这是命运中的缘分。

    说它是老影片,在手机上看,近乎是黑白的,色彩灰暗,声音也不够清晰,像是时间久了受磨损的唱片。

    主要的是,它根据郁达夫的短篇小说《迟桂花》改编的。巧的是,“迟桂花”也是近来才知道的。因此尽管是老,也不妨碍看。

    看了还感到不错。首先,影片拍摄的画面感强,美,有境味,仿佛每一幅画面都是一幅水墨画,都有它的底蕴故事。我就感到,在老电影时代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创作态度是极认真,严谨朴素的。现在的影片,动作惊险画面艳丽可谓吸引眼球,但看后也就算了,空虚得很。那里有迟桂花的感觉呢。

    迟桂花的故事也简单,主人翁郁先生留洋日本学习回国,不满家庭的包办婚姻,自己在外面租住一间小屋。

    走上吱呀的木楼梯,二楼铺板间就是所谓的小屋了,小屋原是一大间,里间隔开还有一间,住着一位从乡下来上海讨生活的年轻女工人二妹。

    日子久了,与二妹也熟识了。二妹在厂里受到工头的欺负,郁先生表现出他的关怀。二妹是当时那个社会底层女人的缩影,每日做工十个小时以上,每月得九块钱,除去房租,吃饭,所剩连自己购置衣物也困难。

    一天,郁收到老同学翁则生的来信,叙旧中了解到他近日就要结婚,并邀请郁去做客。

    翁家是处于没落的中产家庭,如今家里只有母亲和寡居的妹妹一起生活。

    从上海到杭州,在进入翁家的乡野间,闻到桂花香。就想起在上海的家中,也有桂花的,只是竟没有香味。

    为了宽慰寡居的妹妹莲,排遣她的孤独,翁和郁想办法,叫莲陪郁上白云山游玩。

    莲是一个聪慧纯真敢说敢做活泼的女子,她有着现代女性思想的根芽。在婆家受到婆婆小姑子的冷眼刻薄对待,丈夫花天酒地死去后,毅然回到娘家。

    在二三十年代,嫁出去的女子回到娘家生活原也没什么不可以,但现在哥哥翁要结婚了,新来的嫂子未必满意。莲处在一种没有归宿感的尴尬境地,所以她不快乐。

    莲和郁一前一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经过茶园,小河,山林,乡村幽静的风光,别有情味,着实令人忘忧。

    俩人在爬山的过程中,郁渐渐的落在后面,看着身材娇好的莲,突突的胸脯因上山一呼一吸起伏着,浑圆紧致的臀部因上山走路一下一下扭摆,光滑润洁的颈脖,胳膊,让郁神魂飞散,一时怔住。

    我想,在当时那样的情景中,对于青年的他们来说,是正常的反应。再说,莲这样的女子,那个男人不心生爱慕呢。情感和生理都有。

    而莲一顾爬山,待到一亭子下停下等郁,浑然不知郁刚才的“邪念”。莲对郁也有好感,那热切的目光,悲伤的眼泪,让人怜惜,也表现出莲内心世界的渴望和挣扎。

    看着眼前纯真的莲,郁为自己的邪念感到羞耻,坦然对莲说出了他心里所想,表示歉意,忏悔。并认莲,和她结为兄妹。

    在我看来,这种结拜受当时时代礼教约束影响,如果可以,我们总一厢情愿地希望郁和莲能结合。

    也如莲说的,她相信时代会改变,兄妹的称呼也可以改变。

    另外,我想说的是,同学关系。可以见到,郁和翁同在日本留学,是老同学。他们的关系、相处与现代同学间有很大不同。他们之间可谓志同道合,兴趣相投。他们之间信件往来,交流,可以把自己的家事详细地告诉对方,可以去对方家里做客,一住多天。吃住生活在一起,宛如一家人。再如翁的母亲,妹妹对郁的态度,也十分友好,和谐。都表现出同学关系实为亲密友好的情谊。

    而如今的同学关系,却让我愈渐感到疏离,隔着现实生活差别的鸿沟。或许是因为自己潦倒,兀自的认为吧。

    看完影片已是夜半,接着又翻看《迟桂花》小说原文。不觉已到了凌晨一点多。

    读迟桂花,很喜欢对迟桂花的解读“现在在开的迟桂花,才有味哩!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有好几处片段让我截留下来,甚是喜欢。有描写风景的,有写心里活动感受的,有描写莲本人的。

    如,

    “月光下的翁家山,又不相同了。从树枝里筛下来的千条万条银线,象电影里的白天的外景。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的许多秋虫的鸣唱,骤听之下,满以为在下急雨。白天的热度,日落之后,忽然收敛了,于是草木很多的这深山顶上,就也起了一层白茫茫的透明雾障。山上电灯线似乎还没有接上,远近一家一家看得见的几点煤油灯光,仿佛是大海湾里的渔灯野火。一种空山秋夜的沉默的感觉,处处在高压着人,使人肃然会起一种畏敬之思。”

    归根结底,是因为语言。可以说,与《金秋桂花迟》相比,除了电影画面拍得美外,有些地方,影片是难以表现的,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并且影片在剧情上有所改动。在小说中并没有写到二妹这个人物。

    主要是写郁接到翁的信,对于处在孤独郁闷中的“我”,正好去参加老同学的婚礼。因此遇见莲,认识莲,从郁的眼睛和感受,来表现乡村风景,以及莲的形象。有一种是他们间欲言又止的爱恋,为什么欲言又止,以兄妹相称?这里就说到当时那个年代。

    二三十年代,无论从生活困苦,还是思想束缚上,都受到影响。莲做为女性压迫的代表,郁是知识分子的苦闷,都形象的得以表现。也是因为这样,原本是一件难忘的纯真的爱恋,有了时代做为背景,而提升了作品的高度和意境。

    这让我想到郁达夫的另一件作品,散文《钓台的春昼》。语言是一样的,读来感受是一样的,节奏相同,那种细膩微小而又苍茫中显得鲜活的生命,所处的环境,生活,让人一唱三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迟桂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oz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