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上海学习,特意留出时间探访关师傅。他去年退休后,遂即被应聘到上海非常出名的私立学校做校长。原以为他现在会轻松一点,没有想到他一如既往地忙碌。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我只好趁他31号回学校做讲座时去看他,顺便蹭一次讲座。
三年不见,关师傅身姿依然挺拔,精神依然抖擞,说话依然底气十足,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已经六十一岁的老人。他那精气神,估计好多四十多岁的人也会自叹不如。
上午他刚刚在闵行区做完讲座。一个多小时车程赶到学校,我在他办公室坐了大约二十多分钟,简单聊了几句。一点半开始讲座,四点十分结束,中途没有休息,全程没有话筒,也没有喝水。二十张PPT,他只是随便翻一下,很少看,内容都是张口就来。围绕着“现代学校的教研教学领导”主题,描述现状,剖析原因,给出策略,举例说明,实操性极强。幽默的语言,鲜活的表达,现场不时有笑声与掌声。
他的“师之蕴”工作室十五年探索,写出了两本专著,带出了一大批青年名师。当年我校按照他的指导做“主题式课例研修”,一边做一边写,做了六本关于分享式教学的课题文集,真正体现了“以课例为载体,以叙事为抓手,以教学问题为主题,以观察点着眼,以观察和反思为手段,以互动对话课堂思想方法”的行动研究。可惜我们学校基于学校老师需求,后期做教研调整,“写课”和“分享”两个环节没有做细,缺乏物化成果。老师们的上课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写作提炼能力将是我们面临的极大挑战。尤其是上一学年做“学科育人视野下的五育融合教学范式”研究,将课题、课程和课堂融为一体,大家做了很多尝试,但是写出来的案例,学术表达的专业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期末的“问题+对策”论文上交质量比起前一年,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如果坚持做主题式课例研修,按照“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写课-分享成果”的路径开展校本研修,我相信大家凝练成果的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
这一次蹭讲座,里面还有几个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他作为校长,跟家长沟通时首先就强调,家长跟学校老师讲话必须客气点。家长再厉害,也不过是站在他家里的那一个看问题,学校老师必须对所有学生负责,尊重老师的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性不容家长来质疑。二是好教师就要上好课,就要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三是现代教学要遵循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首先是集体的努力,必须是双主体双群体的互动;其次是要关注学习者的实际经验,先学后教,教学要得法;还有基于对儿童的深切了解,依学情教,研、学、教、评一致。第四点,所有的研修都要落到备课、上课、观课、议课和写课的实操中。追求目标贯通的设计,一篇带一类的学习,实证观察研课,用笔说话提炼成果。教学设计必须成为课堂操作,课例报告必须变成经验讲座。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指导我们学校教研的理论、路径和方法。
晚上关师傅请吃烤肉。几个人一边吃一边聊,三句话不离专业发展。跟高人吃饭,其实就是跟高人学习的机会。从关师傅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人最重要的两个字:专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