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勇//9.1处暑十一日//七言古风·极简模型!宇宙起源之无中生

周勇//9.1处暑十一日//七言古风·极简模型!宇宙起源之无中生

作者: 高山流水无情剑 | 来源:发表于2024-08-31 10:53 被阅读0次

          题记:无中生有,畅论太极,古籍揭开,宇宙迷底。太易太初,蕴含妙理,太素太始,彰显神机。阴阳分化,终成天地,气运交融,绘万象始。古圣先贤,承传智慧,极简模型,映照光辉。

    七言古风·极简模型!宇宙起源之无中生有,中国古籍多重印证揭开惊人秘密

    宇宙起源说无边,中国古籍无极观。

    太极之初气未分,阴阳之变道已现。

    无中生有藏奥秘,古籍多重探秘源。

    极简模型传千古,智慧光芒照人间。

    无极两仪而太极,品悟古籍光辉熠。

    万物起源宇宙间,格物渐揭秘密及。

    都云气化阴阳分,天地由此永生息。

    极简智慧模型里,光芒万丈永传习。

    古籍多重印证来,无中生有宇宙开。

    太极阴阳分天地,太素太始显神采。

    极简模型藏智慧,揭开秘密映时代。

    先贤智慧传千古,后人探寻不懈怠。

    极简模型!宇宙起源之无中生有,中国古籍多重印证揭开惊人秘密

          这是一个颠覆性模型!宇宙起源无中生有,中国古籍多重印证的这一惊天秘密。

          宇宙起源是一个严肃的命题,现代物理学发展了300多年,仍然不能做出严谨的解释。然而中国古籍中却屡屡提及宇宙起源,最神奇的是,多本中国古籍竟然能够相互印证!到底是怎样的宇宙观,又能催生什么样的宇宙模型呢?让我们抽丝剥茧,解读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并提出全新的、极简的宇宙起源模型。欢迎关注订阅,观看本文和作者整理的视频合集。

    一、宇宙观之盘古模型

          早在1700年前,一本《三五历纪》就描述了盘古模型。该书为三国时代吴国(约公元222年-280年)徐整所著,记载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上古神话,是中华文明源头故事之一。原文如下: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在这个故事中,盘古创世于天地之初,宇宙混沌,犹如一个鸡蛋,而盘古从中破壳而出,生化为天地万物。

          从《开天辟地》故事不难看出,中国古人的宇宙观,是形似鸡蛋、有生命的、化生万物的。这种天地分离的宇宙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正反物质生成理论。

    二、《道德经》的宇宙观

          《道德经》的成书年代大致在公元前485年左右。作者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原文为证: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老子认为,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道德经》中的道超越了时空,它是永恒的、独立运行的存在。在《道德经》中,老子还进一步记载了他的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便是人类宇宙起源最早的、最具体的、最符合科学理论的宇宙模型。

          用通俗的话来叙述,那就是宇宙从混沌一体中,进化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第三种状态,最终生成世间万物。

    三、《周易》的宇宙观

          《三五历纪》成书于公元后222年之后,记载先秦时期的思想,并加上徐整自己的数学计算;《道德经》成书于公元前485年前后,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随手所著,两者相差700多年。可以看出,二者对宇宙起源的观点,具有先后性、传承性和一致性,即道先于天地,混沌先于有序,二者均用阴阳、清浊和数理,展示古人2000多年前的宇宙观。

          让我们更进一步,探索另一本更古老的中国典籍《周易》。《周易》又名《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理论根源,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这样描述宇宙的: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无极”即是混沌、虚无、虚空,代表着一种无形、无象、无限的状态。“太极”即是无极状态中萌生出的一种有秩序、有规律的状态。虽然仍是阴阳未分的混沌统一体,但是太极已经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特征了。太极形象可以展示出来,即是太极图、阴阳鱼。

          太极图与星系图神似,印证了中国古籍的宇宙观的客观性和正确性。《易经》中不但有两仪、四象、八卦,更有五行的模型,因此,作者认为,它远比《道德经》、《三五历纪》内容丰富和深刻。

    四、科学尽头是中国古籍宇宙观

          从以上中国古籍中不难发现,似乎越是古老的书籍离宇宙起源的真相越近(划重点)。中国2000多年前的古人拥有令现代物理学家汗颜的宇宙观。这也被经常科学界自嘲,即科学的尽头是玄学,玄学的尽头是天道。

          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到1970年代和1999年,中美两国物理学家先后出书,一本是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的《 The Tao of Physics》,译为《物理学之道》,一本是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从元气学说到粒子物理》,译为《 From Theory of Elementary Chi to the Partical Physics》。

          这两本书,承认了中国古籍的宇宙观,证实前沿物理学的研究,都没有超越中国之《道》。用一句经典的话来说,中国古人具有超越2000多年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值得当今科学家顶礼膜拜!

    五、现代科学不如中国古籍?No!

          也许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中国古人的成就,他们认为现代科学研究难道还不如2000年前的中国古人吗?当然不是!对此我们应当持开放态度,理性看待现代科学与中国古籍的关系。

          篇幅所限,为了把更多文字留给中国古籍宇宙模型,此处只能简要说明作者认为的一种可能性:之所以中国古籍宇宙观具有超越时空的前瞻性,是因为人类文明可能出现过断层,导致传承出现了中断,现代科学本就是在重拾、还原文明的道路上,才出现与中国古籍相互借鉴、相互印证的情形!

    六、全新的宇宙起源模型——有借有还的升维宇宙

          上述文字,已经做了足够多的铺垫。能坚持看到这里的,一定是中国古籍和现代科学的热爱者,请关注订阅,并回复讨论,让我们共同揭晓宇宙的真相!

          作者认为,宇宙起源于无极、混沌、虚无和道,经历了中国古籍记载的以下升维过程,才形成当今之宇宙:

          第一阶段:0维虚空,对应无极、混沌、虚无和道。

          这一阶段,就如真空中的量子涨落一样,可以在虚空中借能量,在任意相反的两个方向生成一对虚粒子,然后虚粒子湮灭将能量还给虚空。

          第二阶段:一维正反物质,对应太极前身的阴阳。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借的能量过大,正反一对虚粒子向相反方向运动得太远,以至于无法在短时间内湮灭,这时,两个粒子之间成了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方向相反的矢量,生成了沿太极图径向的一维剖线。

          第三阶段:二维面生成,对应“一生二”的太极图、两仪四象。

          当正反物质生成的直线足够长,在来不及湮灭之前,其能量的绝对值将双倍于从虚空借的能量。这种情况下,正反物质将可能重复第二阶段的过程,在与直线垂直的某个方向上,撑开一个平面或曲面,表达为太极图、正弦波或马鞍曲面。

    第四阶段:三维体生成,对应“二生三”。

          当面生成后,因为局部仍然会湮灭和收缩,导致整体湮灭。极少数幸存下来的二维面,会继续向虚空借能量,并向从重直于面的方向拓展出第三个维度。为什么是垂直方向呢?因为只有在垂直方向上,碰到虚粒子湮灭的可能性最小,因而生存的时间更长!

    第五阶段:三生万物!

          三维体在不同虚空中不断生成,又不断把能量还给虚空而消亡。在这种振荡过程中,总会有三维体成对出现,彼此远离最初的起点并且永不相见、永不湮灭。它们又生成了新的三维体,相邻的三维体向虚空借的能量不再相同,总有剩余物存在。而靠近最初虚空的三维体已经湮灭,越远离的三维体湮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于是就如吹气球一般,三维体宇宙开始向外膨胀。这就是我们这个宇宙从万亿亿亿分之一的可能性中产生和膨胀演变的基本模型。

          作者希望,不负中国古籍,不负现代科学!

          一句话总结:本文从中国古籍中提取了一个极简模型,宇宙起源于一次0维量子涨落,通过小概率升维事件逐渐扩展成3维宇宙并随时间生成和消亡,表现为宇宙膨胀。其中的关键在于量子涨落向虚空借还能量,使得宇宙可以持续生长。

              2024.09.0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勇//9.1处暑十一日//七言古风·极简模型!宇宙起源之无中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rq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