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站在陵城区这个大舞台上,我想说一说我小家的微历史。
请允许我把思绪拉回到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那个震惊世界的7.8级大地震突然来袭,致使24万人民瞬间被夺去生命!我身在唐山的祖父,也未能幸免于难。
噩耗传到山东老家,一家人的内心又何尝不是房倒屋塌!那一年,奶奶46岁,父亲24岁,我最小的姑姑5岁,我的哥哥刚满一周岁。哥哥过生日前夕,爷爷还给小孙孙寄来了衣服、鞋帽。直到现在一谈起往事,我的母亲还追悔不已:“为什么你哥哥过生日,没叫你爷爷回来呢!”哥哥是26日的生日,唐山大地震是28日。时隔两日,阴阳两重天!这,难道就是命运?
命运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长兄为父,从那一刻起,身为长兄的父亲,这个瘦弱的书生样子的农民肩头扛起了一个兄长兼父亲的责任!
爷爷去世后,按照国家的抚恤制度,要给子女一个接班的名额。那时叔叔正在读高中,父亲二话不说,理所应当的把这个名额给了弟弟,并在唐山给叔叔操办婚事,让叔叔在唐山安家落户,成了大城市的一员。
我出生后三天我的大姑出嫁了。那时我的二姑还在念初中,我的小姑念小学。
在我的眼里,我的父亲就是一条硬汉。我们村里人均地多,那时全家老小的土地,连同开垦的荒地算起来有20多亩,没有大型的机械农具,靠的是一头小毛驴,还有就是全家人的一双手。身单力薄的父亲,那时在外乡镇的拖拉机站谋得一份工作,然而一到农时,拖拉机站也很忙,父亲忙完站上的事就心急火燎的往家赶,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是常有的事。我和哥哥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跟在大人后头除草、割麦子、掰棒子、拾棉花。年幼的我们一到田里,看着一眼望不头的玉米地、白花花的棉花田、风起浪涌的麦海,就开始犯起了愁:“这么多,什么时候才能干的完!”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总是笑呵呵的说:“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总会干完的。”他一边马不停蹄的干着,一边给我们讲故事,给我们鼓劲。或许从那时起,我们便懂得了什么叫天道酬勤,什么叫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我念高三的那年秋天,星期天赶上家里忙秋,由于地多玉米多,院子里放不开,就把玉米扔到东西两面的平房上去。那天,我和父亲站在东偏房的墙根下,一把一把的往房上扔玉米。突然,父亲就在弯腰捡起玉米再往上丢的一瞬间,腰拧着了,父亲紧皱着眉头,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一颗接一颗地滴落下来。我让父亲歇息,不要再干了,可是父亲摆摆手,一只手扶着腰,咧着嘴,咬着牙,另一只手依旧去捡玉米。从这之后,父亲的腰便不再坚实,重活一干多便腰疼,后来去医院检查,腰椎多处突出。多年后,我师范毕业从教,一天,一个同事讲,他的父亲昨天腰关节一处突出,他父亲这样硬朗的人平时从没有见过他掉过眼泪,昨天却疼哭了。听到这里,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父亲的腰椎,我的心里也流泪了。我才明白当时父亲忍受着多么大的疼痛!这些年父亲忍受着多么大的疼痛!然而,我从来没有见他因为这些喊过一次疼,掉过一滴眼泪!就是这幅残损的脊骨,支撑起了我们一家蔚蓝的天空!我的父亲是硬汉!他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不畏风雨!什么叫坚强!什么叫责任与担当!
我的父亲是硬汉,身体的病痛,生活中的不容易,他从来不落泪。然而2011年,当他坐在唐山侄子的婚宴上,看着婚礼上侄子幸福的笑容时,他笑着去擦拭眼泪;2014年小姑崴着了脚,他心急火燎的去探望,当他看到妹妹馒头样的脚面时,他落泪了;2016年,当年迈的奶奶坐在太师椅上突然昏迷不醒时,他打着急救电话,眼泪便不由自主的流下来......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铁骨柔肠!在他的心目中,他的弟弟妹妹是他永远也放不下的牵挂,那份情感,甚至胜过我和哥哥他的子女!
父亲特别重视我们的学习。这或许与他从小受奶奶的影响有关。奶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裹过脚,逃过荒,躲过鬼子,挨过饿。虽然她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她却深深懂得读书的好处。她经常给我们讲:再苦再难也要念书,不能当睁眼瞎。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她宁肯自己在家里挨饿,也把干粮省下来,让孩子背着去念书。没有钱交学费,东家借西家凑卖了鸡蛋也要去上学。就这样五个孩子,除了实在没有办法大姑没有上学之外,四个孩子都念书识字。直到现在奶奶对大姑还心存愧疚。父亲与叔叔都是高中毕业,父亲品学兼优,回回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若不是没赶上高考,若不是遭受家庭变故,他一定是名牌大学生。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我家一门两代出了三个大学生,直到现在还为乡亲们传为美谈。
我的母亲也是一个苦命人。自幼丧父,嫁到我家之后,又是一穷二白的状况。但是她从来没有怨言。和奶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四十余年,从来没有红过脸,拌过嘴。奶奶吃饭有怪癖,不吃鱼虾海产品,不吃下货腥东西,这也就罢啦,还不吃咸菜,不喝小葱起锅的菜汤,不吃剩菜剩饭。每逢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先给奶奶做好,然后再做其他的。做一次不难,难的是回回如此,次次这样。母亲常跟我讲,待人要宽厚,多记着人家的好处,体谅别人的难处。从母亲的身上,我学到了宽容与接纳。母亲嫁到我们村之后,先后担任过村里的民办教师、会计、副支书等职,作为村里的干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真正做到了先人后己,尽职尽责。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如何为国家为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她为乡亲称赞,也为有些人所怨恨。但是母亲总是无怨无悔,她两袖清风,步履坚实,从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至今,她还教导我们“人有所为,莫为利己损人事;书益长读,多读修身治国篇”!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这样的家庭熏染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也自然懂得了勤恳、善良,宽厚与担当。走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加彰显出家风的魅力。记得刚刚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年冬天,北风刺骨,简陋的教室里更是难挡寒冷。可是在这样冰冷的天气里,我却发现班里最后头有个孩子依旧穿着单薄的衣服。裤子短了半截吊在脚踝之上,没穿袜子,鞋子还破着窟窿。我的心立刻心疼起来,晚上回到家跟母亲商量之后,把哥哥的两条厚呢子裤子,还有念书时母亲给我缝制的书包,一块带给了他。当我把书包连同裤子交给这个孩子的时候,他抬起一直低垂的眼眸望着我,那感激的眼神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过着怎样的生活,但是我相信,那年的冬天,他的心一定是温暖着的。
如今,我的孩子也即将小学毕业了。孩子是希望的种子,永远根植于我们的大好河山,美丽家园。十几年来,从他还未出生,我便决定将我家良好的家风,用我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熏陶他,希望他能勤奋向上,善良有担当。为了让他爱上传统文化,汲取经典文化里的仁义礼智信,做有根的中国人,我曾带他去过济南,几次走访名师。当他捧起书本津津有味的念诵,当他站在经典诵读比赛的领奖台上时,我相信阅读的种子已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当他把心爱的书籍给小伙伴分享时,我欣喜他已经拥有了爱心;每逢农时,我总带他回家参加劳动,让体会劳动的艰辛,当他冒着寒风将肥料撒向麦田的时候,我相信他已经拥有了一个男子汉的担当。当他把好吃的东西先分给老姥姥,把盛的第一碗粥先端给老姥姥时,我相信,他已经懂得了什么孝道。当他在盘曲的山道上背着弟弟砥砺前行的时候,我相信他已经懂得了为人兄长的职责。家是最小家,国是千万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一样可以担当起国家和社会的重任,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贡献他的力量!
当岁月走过风雨,当时光阴滤过沧桑,生活总会举起甘甜的美酒邀你品尝。如今,我们家四世同堂,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八十七岁的奶奶和六岁的重孙孙一样是家里的宝。父母受到兄弟姊妹长辈般的尊敬与爱戴。大家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青春与力量!我想当我站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前,向我的爷爷寄托哀思的时候,我可以自豪的跟爷爷说:“爷爷,您的子孙没有辜负您
家风,并非是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挂在嘴上,而应该像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如芝兰沁香般丝丝入心田。成事成名成伟业,立人立德立家风。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家风的创造者,实践者,推行者,让它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盛开中华民族的这朵美丽的精神之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