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唯一条件是改变,行为上的改变、言语上的改变、观念上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
爱情,是个体与个体(多数指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
度娘不愧是度娘,爱情都可以解释的如此详细。
阅读这本书源于它的作者。张德芬,台湾人。2007年开始创作写作,她的书对个人成长方面还是很受益的。比如文中也提到过的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等都曾阅读过。当然看到这本书也不例外开启阅读。好的爱情,要有敢要的底气。

书籍一共分为12章论述。作者爱情方面的观点让我想起一位好友,她时常会跟我说,有些爱情就是注定的。类似的观点作者书中也提到几次,尽管作者鼓励大家勇敢进行内在负面情绪的转化,但前提要相信有些爱情就是命中注定后,命运的能量,抛去这部分后遇到的爱情,努力经营自己和爱情的一本书。
书中两个部分让我印象很深刻,分别是,不再做受害者,内在力量。
- 不再做受害者
受害者有什么表现呢?作为受害者,我们会不断地去责怪别人,觉得自己很可怜,认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
受害者,作者书中提到多次的词。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难以理解和消化的事情面前,很容易陷入受害者模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解读是好事情时,只是我们思维模式的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
一味地责怪问题本身,觉得自己可怜,认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思维模式,只会把自己推向痛苦的深渊,而难以自拔。
正确的做法,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是我们生活的创造者,我们有能力修正错误的事情,而不是选择责备他人,从自身出发,一切都有改变的可能。
- 内在力量
我们真的愿意去直面内在的这些负面情绪,不管是恐惧也好,不配得也好,还是无价值感、无意义感也好,我们看到它们了。允许它们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感受里,试着去接纳它们,那么我们就相当于从这些负面信念的咀咒当中解脱出来了,就可以不被它们控制了。
注意力就是能量,我们赋予什么东西能量,它就会茁壮生长,我们不去关注它,它可能就会萎缩甚至消失。
定位很关键。你是将自己定位为受害者,还是创造者。受害者的话,凡事都是别人的错。创造者的话,凡事都是自己主宰的。定位决定了注意力,注意力就是能量,想让什么东西成长,就要将注意力关注在哪里。
作者提到,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想法,即说明我们自身能量不够,或是有一些情绪自己没办法疏解。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自省,人生好运的"钥匙" 》,《不逞强,痛苦自然会消失 》里面的观点有些跟书中提到的很相似,可以一起参考练习使用。
总之,成长其实就是改变。巴菲特说过,想要某样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我们能够配得上它。同理,书中作者提到爱情,鼓励我们要有敢要的底气。当我们内在有了力量,才能配得上好的爱情关系。
感谢阅读抹茶社长原创文章,很高兴在这里跟你相遇,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