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7月18日 癸卯年 六月初一 星期二
备注:Day611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5000天后的世界》之《如何保持思考》
作者:凯文·凯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名言佳句:如果让我给年轻人提一些建议,我会对他们说:假如你决定了未来的道路,请找一位走过这条路的老人,一起度过一周的时间。你可以问问他迄今为止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听他说说对自己的评价。这个人最好是你所敬仰的前辈,最后你还要认真思考一下他说的话。
内容:我是 1952年出生的,查了一下政府公布的平均年龄表,我这一年出生的人预计平均寿命是75岁。所以,减去我现在的年龄,再换算成天,就可以做出一个准确的倒计时表。我将这个表导入电脑中,每天都可以提醒自己生命还剩多少天。
当看到“倒计时 6280天”这样具体的数字时,我不由得会想要思考具体该做些什么。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我一定要选出一件来从今天就开始。
我的朋友斯图尔特布兰德给我分享过一个人生小心得。他是一个凡事都要做周密计划的人,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几乎所有的计划从开始设想到全部完成都是5年左右的时间。无论是写书、开公司,还是创办非营利组织,他平均花费的时间都是5年。于是,他开始思考有生之年还能够完成几个计划。因为他已年近80,所以最多还可以完成两个。如果按照他的计划时间表,我最多也就能完成四五个计划。依照生命的长度来制订计划,其实人一生能完成的计划也很有限。
我做这些计算,就是为了帮助自己确定需要全心投入的工作。如果人生只剩下6000天,我必须让今天过得有意义。因此,“今日是好日”,也必须是好日,要用一种感恩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对人生感到满意的人有几个共通之处。首先,他们会一直追问“自己是谁”。什么才最适合自己,这是一个难题。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深刻地思考,并且认真地审视自己,了解真正的自己。
我所知道的艺术家、发明家和编辑都在不断自问自答。作为一名编辑,我读过非常多的杂志,每本杂志都能彰显编辑的个性。这些表达的背后,是编辑发现自我的历程。
人生不仅仅是为了做大买卖赚大钱,也不是有一个奇思妙想后付出努力即可。公司最终是你个性和人格的体现,代表的就是你这个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你就无法打造个性鲜明的公司,也就很难在竞争中胜出。
我还想奉劝年轻人,一定要试着体验一段没有钱的贫困生活。可以去非洲农村生活半个月,或者背着帐蓬和少量食物出去徙步。有了这段经历,你会感受到一无所有时才能感受到的小欢喜,也能知道自己可以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完成多少事情。
我年轻时曾经自己盖过房子。如果现在有一场大火毁了我的家,或者股市暴跌导致我失去现有的房产,我也有信心在老家给自己盖个安身之所。我也有过钻在睡袋里睡觉,只靠豆子和大米充饥的经历,所以并不害怕一夜之间财产全部蒸发。只要有一点儿粮食和一个睡袋,我就能活下去。因为有过底层生活的体验,所以我不担心在创业时失去所有。年轻人如果体验过这种贫困的生活,在遇到高风险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恐惧。
结婚生子后,我的状态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我曾经住在尼泊尔的土坯房里,和有一群孩子的人家一起生活。他们非常贫穷,但是也很幸福。看到他们的样子,我相信自己一定会给孩子们提供幸福的生活。我盖房子的时候,我们一家五口曾经挤在一间房子里生活,但是我对末来充满希望。
孩子并不需要昂贵的婴儿车和玩具,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注,以及和父母一起度过的时光。与其给孩子买昂贵的玩具,不如坐下来给他们读一本书。
启示:多年前网上流行一种在A4纸上打格计算人生剩余的时间,旨在提醒人们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
而KK把这个时间量化到了每五年做成一个项目上,那么可用的时间就更加清晰了。
想想自己来人间一趟的使命到底是什么,最想做成的事情有几件,列个计划去完成它,这就是2023年下半年的新计划了。
遥想鬼脚七托钵步行到五台山的经历,我突然有点明白他只是想通过这段路途的经历看看自己在这天地之间是如此的渺小,摒弃连自己都不易察觉的贡高我慢,从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中发现真正的自我。
现代的年轻人缺的不是钱,而是丰富的体验;多见见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惯,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由此形成的文化氛围。
也许在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才能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父母天然是爱自己孩子的吗?以前的我面对这样的问题会说“这还用问吗?必须的!”但看过《你当像鸟飞往山》后,女主角塔拉在外婆和哥哥泰勒的鼓励下走出令人窒息的家庭,逃出父母长期对他施加精神牢笼,终于站立在异国他乡的大学中时,我跟他一样觉得那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风雨哈佛路》中的利兹父母因吸毒去世,他无家可归,整日顶着乱糟糟的头发,身着脏兮兮的衣服,穿梭于学校地铁社区之间。利兹和塔拉唯一不同的是,虽然利兹父母染上毒瘾却给了他童年时期应有的关注和爱。
这两位都是从不幸中冲破阴霾走向另一种生活的个例。他们的父母、家庭并未对他们有过多的庇护,成年后的塔拉更是不断地受到来自躁郁症父母的干扰,因从小在异于常人的价值观中生活(受伤生病不许去医院、生孩子不许去医院、孩子不允许上学、不许喝牛奶等等),塔拉的学习、生活深受家庭的影响,父母甚至到他就读的学校劝说其回到他们身边......
利兹的成长也同样是面对一堆烂事烂人,他如同是摔倒在泥坑中仍跌跌撞撞向着光明奔跑的逃生者;塔拉从父亲的拆卸汽车工地垂直摔到地上后父母的漠视让他对这个家和所谓的亲人终于产生了异样的感受。
他们的经历不可复制,也没有谁比谁更惨:原来父母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地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在童年中也许得到的就是匮乏的“爱”,指望他们在有了子女后给予爱这的确是为难这些父母了。
年轻人在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世界,没有基本生存能力和爱的能力时谨慎选择创立家庭,养育子女。KK的这番话是肺腑之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