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国烟雨梦文学共济会人物春秋
民国才子多风流,杨绛凭什么能与钱钟书厮守到老?

民国才子多风流,杨绛凭什么能与钱钟书厮守到老?

作者: b1b93e8c32d0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7:48 被阅读10次

本人前一段草写一文,论“钱钟书是否只爱过杨绛一人”,提出否定意见,人言籍籍,引起一些争议。

所以此番浅论钱钟书先生为何能与杨绛厮守一生,还是不想从玄虚之处立论,更不再臆想协造两尊“神”,而是将他们还原为“人”,从最平常、最实际、最人性的地方落脚,各尊所闻,敢抒所知,谈几点意见。只是仅凭记忆随手写来,辞不尽意,资料不备,未惬处望指正。


1,家世相当

过去中国人结缡,首先讲究门当户对。《初刻拍案惊奇》里说,“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几乎直白说门当户对是夫妻恩爱的前提条件。

这种老传统,固然有阶层之间权力“寻租”的考量,但是从实际效果看,这种看似“腐朽”的门第观念和婚姻伦理确实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可说是人类情感的“基型”与“共相”。钱先生与杨先生能“长相依”而“往而不返”,颠沛相扶,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隐含的前提。

钱先生与杨绛,论家世,其实相当。表面上,杨绛父亲一度做到省级检察厅长,算是“高干子弟”,而钱先生之父不过一大学教授,杨绛是“下嫁”。这个杨先生在回忆录中屡有暗示,比如说到了钱家,才知道家人需要下厨,而她娘家是佣人伺候的。

:无锡钱钟书老家“绳武堂”)

但是,实际看,论家世声望,无锡钱家并不亚于杨家,累世名门望族,不说超过,至少旗鼓相当。只不过,杨家主要经营在于“政”,但姑姑也是女子大学校长;而钱家声名侧重于“学”,钱先生父亲钱基博是有名“江南才子”,其伯父也是无锡士绅领袖。论经济条件可能钱家读书人家庭会输一点。但是无疑的是,钱杨两家都是江南士绅名门,完全是匹配的,是“政学系”联姻。所以,日后钱杨结合,述其“三生石上旧因缘”,竟然发现两人小时竟然先后住过同一家屋子,而民国政商大佬张謇曾经分别都给钱杨二家送过牌匾,连内容都一模一样。

家世的相似性,使得钱杨二人的婚姻缺乏外界阻力,生活环境、人生趣味、家庭教育、亲友圈子都是高度重合。


2,才学匹配

知识分子婚姻,才学相当,至为重要,不然才智失衡,共语共振绝少,一定积久成疏。鲁迅和原配朱安的交流仅仅只是被叫吃饭时一声“嗯”、梁漱溟和夫人黄氏绝少言语、费孝通一生都只念早年不幸罹难的爱妻王同惠、温和如朱自清在日记中面对妻子陈竹隐只好忍气同声、季羡林失望透顶连家都不回、而刚过世的泰斗饶宗颐先生,您又可曾在媒体上见过他那不怎么识字的夫人?这都是才学不配没有共同语言的恶果。

钱杨二人论才学,可说凿枘相合,平分秋色。论学历,二人都是清华,同时留学但是也都没弄学位;论名声,钱钟书在中年以前,甚至都不及作为作家和剧家的杨绛,据说钱先生孤岛时期所以写《围城》,初衷就是因为杨绛剧本大盛,屡屡被人视为“杨绛丈夫”,自尊心有点受挫所以奋起直追。论学问,杨先生虽然不及钱先生很多,但至少是钱先生最合适的红颜知己,红袖添香,疑义相析,最为惬意。所以诗人辛笛说钱钟书有“誉妻癖”,而钱先生《围城》初版,也称献给杨绛,作为最好的妻子,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

也正因如此,两人婚后几乎都不需要再结交朋友了,息交绝游,类同隐居,披上“隐身衣”,京华烟云,不在心头。都只因才学互相吸引,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生活与精神世界自足,完全不假外求。


3,物质丰裕

钱杨二人夫妻恩爱,也应和他们的生活条件有关。他们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自从结合,除了被困上海几年以及十年动荡的两段历史影响过生活质量之外,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处境优渥的。没怎么为钱发愁过,可排除了矛盾激发的一大因素。

鲁迅有句名言,“爱是有所附丽”的,这是深有阅历之谈。子君与涓生感情再好,终究敌不过岁月的坎坷。所以古诗十九首里说,“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意思是说,人活得不如意,活得辛苦,不外乎就是因为贫贱。美丽的爱情是需要足够丰厚的物质养料及时浇培的。

解放前,钱先生为大学教授,杨先生以写作谋生,均收入不菲。建国后,二人双宿双栖同入社科院文学所,虽然“知识分子也是劳动人民”,较之过往没那么舒坦了,但是和周边同事一般一人领工资养全家或者儿女众多相比,夫妻俩的家累几乎全无,论待遇之好又是当时知识分子中的“极少数分子”,还是生活在那时物质金字塔的顶端。


3,志同道合

《西厢记》里,崔莺莺送别张生,说了句别辞:“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像此处栖迟”。这句话说尽了天下有情男女的不安。钱杨能“齐心同所愿”,没有崔张这样普遍的人生困惑,也在他们一生志同道合,口和无诤,琴瑟相和,声气相通。

所谓志同道合, 用现在的白话讲,无非就是“三观符合”。钱杨二人,论性格、论爱好、论处事、论思想、论情智,其实都是完全契合无间。所以,他们一生没有矛盾。杨先生回忆,二人一辈子唯一的一次红脸,还是年轻那会留学归来,一次在轮船上,杨先生纠正了钱一个单词的发音,引起钱先生的不快。但杨先生以后就没再犯这样的“错误”,余生基本都是作为钱先生的“绿叶”存在,并以此为幸福感的最好来源。

从这则回忆中我们也看到,志同道合之外,杨先生是崇拜钱先生的学识的,也是无怨无悔的自我“牺牲”的。钱书呆子一个,杨绛的角色,其实半是“母亲”。很多研究文章也早已说明,如果不是杨先生的“精明”,以钱先生的呆气、耿直与好议论,根本无法在险地中安然履地无恙而退。而杨先生似乎甚至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存在,晚年她“残喘余生”,自言完全就是为了最后“打扫现场”,整理钱先生的遗著,她自己作品完全无所谓;学界有人指责她本人的翻译作品有问题,她懒得回应,但是一旦有人风议钱先生,她是毫不留情的,或者是在媒体上公开指斥,或是直接诉诸法院,谁劝谁麻烦。


4 ,小结

以上三点,我意是钱杨婚姻能够保鲜一生的重要原因。这是一对“思为双飞燕,衔泥筑君巢”的夫妻,互相牺牲,也互相成全,随水落花,恩爱无猜,此初心不因时光之水反复搓洗而褪色。

我过去读钱杨研究著作,最为一段记载所感动。那是钱杨在社科院一位同事的回忆录,说的是60年代,有一天,在单位附近的一处小树林,竟然发现钱杨二位夫妻,躲在那里捉迷藏。在那样五伦颠倒的年代,一对中年夫妇,于刀山血路骨撑肉薄之时,似乎依然两小无猜,眼空纷乱,仿佛完全是桃花源中人。我想,古诗所谓“同乘并载,以游后园”,描绘的不就是这么个场景么?是以至今难忘。

人世间“盟誓无凭,情缘有限”,钱杨的“金木良缘”,总让我们悄焉动容,总让我们猛然意识到,所谓理想爱情,并非只是存在天堂和想象,而是平常平常的日子,只需要一点条件,加上一点相惜,就是“大抵如此”。

比照当下浮生人间、世情男女,时间不过区隔几十年间,已恍在另一星球。

2018,2,15,晚,随写


会勉力坚持每天都写一些文史八卦、生活随感、人物看法、影视评论等。感谢阅读、关注、打赏、点赞

欢迎约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才子多风流,杨绛凭什么能与钱钟书厮守到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vy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