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有恶来做比较;都知道善良之所以善良,是有不善的行为来衬托。因此有和无相对而生,难和易相辅相成,长和短相比而显,高和下相互依存,音和声相互应和,钱和后相互跟随。所以圣人顺应大道不逆反自然规律,教化世人不靠教条理论而是实践,顺应万物生长而不加干预,养育万物而不占有,努力付出而不依赖回报,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内心不存功利,所以功利才不会失去。
评析:第一篇讲的道和名,我们要了解名,但是要透过后天之名研究其事物的本质,需要摒弃功利之心,踏实研究,才能找到玄之又玄的大道方法。而第二篇则开始深入浅出。我们如何去研究事物的本质?美恶,善于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低。万事万物既有相互对立也有相互依存。而且事物之间都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而这些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万事万物之间的自然规律。圣人教化万物,不是靠自己的理论教条,而是靠实践去找出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规律。而只有不贪婪,不骄傲,不功利,才能真正体会到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而一旦你能够掌握本质规律,自然不会再失去。
现代人总是患得患失,功名利禄,得到了不愿意放手。但是万事万物自有规律。每得到一些东西就会失去一些东西,没得到一些东西就要付出一些东西。就是文中讲到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
我们得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可能要失去一些悠闲的生活,可能要付出许多时间和汗水。但是又有多少人想得清楚,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愿意为此付出什么呢?
就像我们小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想,但是许许多多人的人都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等到老了,可能会觉得自己自己机遇不好,资源不好,天赋不好之类的。但是我们又真的了解过要实现理想需要付出什么,又曾为了理想做过什么样的努力么?如果一个人理想是做个医生,却天天在学习怎么做生意,有可能完成自己的理想么。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只有内心不存功利的付出没,才可能真正获得你想要的,而不用天天担心失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