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篇十三

作者: 金子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1:19 被阅读36次

进与退


《道德经》中“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句话可理解为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功绩才不会泯没。

进有进的方式,退有退的策略,以退为进是一种谋略,学会迂回方式便于保全自己并另待时机。进是为了更佳的退,退是为了更好的进。进则谋无遗策,锐意进取;退则审时度势,伺机而动。进退皆为动,进有序,退有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应时常保持一种居安思危的清醒认识。

进为取,退为舍;进可攻,退可守;有进有退,进退自如。

感悟:人在行事过程中无非就是进或退,分不同的形势、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时机选择不一样。应用的恰当,则进退自如;应用的不妥,则进退两难。进和退都是一种策略,其中的技巧因人而异。某种情况下,在进入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妥善的退出,以免出现不利的结果,进退自度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相关文章

  • 道家思想篇十三

    进与退 《道德经》中“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句话可理解为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

  • 道家思想篇二十三

    争与不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立足社会追求理想一定要有竞争意识,这是无法回避的。争有...

  • 道家思想篇

    老子的这一章,主要就是论道,论有无,论静,论柔弱; 老子的道论:从道的体用两方面来解读道的哲学内涵 一、道之体 1...

  • 道家思想篇十六

    虚与实 《庄子•天道》中“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这句话本义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

  • 道家思想篇十七

    动与静 动与静是矛盾统一的,互相循环,互相转换;相互包容,相互容纳。 动是一种行为表现,不可妄动,不可冲动,应谋定...

  • 道家思想篇二十

    宠与辱 《道德经》中“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这句话可理解为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则感到惊喜,...

  • 道家思想篇十八

    舍与得 舍与得是对立与矛盾的,两者之间互为因果。 舍如理解为放弃,懂得取舍,就知道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自己得不...

  • 道家思想篇十九

    是与非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可能还是原来那个物,但人不一定还是原来那个人,这正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和事物变化的结果。 世...

  • 道家思想篇一

    德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可解释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

  • 道家思想篇二

    勤 《韩愈•劝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可解释为学业或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努力,锐意进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家思想篇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cb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