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处露秋寒霜降”,北方四季分明,处暑以后,气温就明显降低,刚来那两天的暑热已经消失,中午在小区里的树阴下闲走一会,体感很舒服,不热不燥,就有不认识的物业保洁阿姨打招呼,“现在的天气多好啊,不比前两天。”点头称是,也深有感触。
看南方还是热火朝天,江浙沪一带还是35度左右,湖北、重庆热到40度以上,高温笼罩了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暑”这个节气的调节作用完全失灵,就很好奇:难道说老祖宗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只对北方有效?
再查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最初的立春、春分icon、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icon、冬至icon等8个重要的节气,后来又慢慢衍生为二十四节气。
而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都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主要依据这一带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所以和西安icon、咸阳icon、洛阳icon一带的节令变化契合度更高。
而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北方根拉、呼仑贝尔一带开始开栓供热,南方离了空调不能活,南北两个极端,已完全不理睬节气的“茬”。
今天一出门,气温下探到18度,穿着薄衣单衫已感觉到凉意,早起买菜的东北人不少都穿上了外套,俗语所谓:春捂秋冻,东北人可不理这一套,“东北人不抗冻”可见一斑。
明天气温会有所回升,待气温稳定在20度以下,“白露”节气也就到了。随后,每到一个节气,气温就会下降一个台阶。二十四节气在沈阳icon这一带还非常有效,这里纬度不算高,还是节气的可控范围。
节气对局部区域的“失灵”,除了地域辽阔的原因,现在地球icon气候的极端变化也是一个方面,极冷和极热现象发生的频率、覆盖的范围、变化的幅度都越来越大。《流浪地球》里的极寒天气出现,在若干年以后,或许已不是科幻。
而现代人能做的事,就是保护好我们蓝色星球的生态环境,不人为地助推气候发生异常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