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烧早饭。下面。架上锅,烧开水,忽然发现干面似乎有些少,旁边有一包开封的江西米线,拿过少许,也下在里面。大火烧了一会儿,就开了,滚水加上面条,变成咬人的白色魔鬼要顶出锅盖,我连忙关小火。用筷子扒拉面条,发现米线似乎还是一根根的,根本没有变软。(事后,勿忘我告诉我,粉丝煮之前要洗一下,以后要记住。)
因为还在持续加热,面条和粉丝都在吸收水分膨胀,锅里的水越来越少了。我捞出几根粉丝,尝一尝,它似乎还是老样子,有些发硬。我发现自己似乎闯祸了。用什么方法弥补呢?我打开热水瓶,在锅里加入热水。继续大火煮面。几分钟后,换成小火。面可以出锅了。我小心翼翼捞出面条,将分数另外盛出来。
加入拌菜,荷包蛋,佐料搅拌,给勿忘我端上。
忽然,我获得了一个灵感。一个问题闪过我的脑海。粉丝和面条来自不同的粮食和加工程序,所以需要不同的烹煮方式。两者同时用一种方式,当然就会彼此影响。
粉丝更加像来自他人和书本的间接经验,不容易被煮烂,所以要更加细心,开始之前,就要用直接经验的热水来泡一下,让它变软,然后再煮。这热水既是一种直接经验,也是一种情境,或者情绪。这是烧早饭的奇特经历给我带来的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