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不上进,30岁要上火

作者: 一寸星光 | 来源:发表于2021-03-18 23:18 被阅读0次

    [ 齐帆齐微课第 12 篇  1550 字数  共累计17200字数]

    近期常和朋友聊30+的人很不好找工作,尤其女性,还有附加的抚育责任,尽管神圣,却是实实在在的职业负担。

    除了环境给予的标签,不可否认,最根本的还是自身能力。

    如果足够优秀,能创造价值,30+以后应该是经验成熟期,是职业黄金期,而不是瓶颈期。


    高考是第一次才智分流,进得什么样的学校,社会就为我们贴上了一枚资质标签。日后想撕下这个标签,必须要成倍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企业,尤其现在搞大数据、AI等类似高端信息企业总要求候选人毕业于985、211等名校,因为方便区分。

    当我们大学毕业时,基本上是20-22岁的年纪,正是大好青春。学什么都快、做什么都机灵,当然也对什么都感兴趣,尤其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这时面临第二次分流,是深造还是工作。

    据统计,每年清华的本科毕业生,三分之一出国留学,三分之一选择国内深造,三分之一选择高端企事业单位。我一朋友,他说和他同期入职的同事,要么是海归,要么是清北毕业生,一般学校无论应届还是社招,都过不了HR的简历关。我听着唏嘘不已,看像他们这种公司,我做梦都进不去了。

    现在社会有些舆论会说学历不值钱,学历不代表能力,以我的经验,这真的只是说辞,除非你真的非常优秀,优秀到可忽视学历“出身”。像连续创业者李想,没有大学学历,依然创立了2家上市公司。但放眼社会,有几个如此人才?没有不经历磨练就能加持的能力,没有不需要积累就能获得的财富,如果有,那一定不是我或你。

    选择深造的人,无论是提高至硕博士即止,还是一路沿着学问的道路深挖。在思维、能力上与停止精进的人会截然不同。

    有一长我几岁的朋友,本科是一所极其普通的三流学校。学的也是当时非常冷门的环境专业,她在大学时就在考虑,就业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首先专业对口工作就少,其次个人性格过于内敛安静,不善言辞,其它行业的工作也不敢轻易尝试。与其说是兴趣,更多的是因为就业困难,选择考研。

    因准备早、又一门心思备考,自然很顺利的就考上了。读了硕士研究生后,还是略觉尴尬,谈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说实际应用也不现实。索性再进一步,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努力钻研,在权威环境期刊上发表几篇有说服力的文章,待他29岁博士毕业时,有3家单位盛情相邀。他最终选择了青岛一家大学任副教授,是他们系最年轻的副教授,加赠一套住房。

    虽然工作时间较晚,但后边的发展路程基本明朗,对得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辛苦付出。只要不荒废自己的专业,别说30+,就是50+,也不用因找不到工作上火。而且这类人才,只会更专业,自己越来越有价值。


    选择早点工作的人,也不代表停止学习。边工作边提高,在这个社会已成必需品。我想这就是知识付费存在的价值。

    持续努力工作,不断精进专业,精心打造自己的能力,甚至是个人品牌,十年磨一剑,这种人终将成为精英。我以前的领导就是这类人。

    一个瘦弱的、干巴巴的、长相普通,脸上还有点斑点的女人。她从一个没听过名字的中专毕业后,只身北上闯荡。做过超市服务员、摆过地摊、干过中介。在这些临时性工作的同时,敏锐的自学编程,成为一个程序媛,有了进得企业办公室的机会。她干练、机敏、刻苦,是部门加班最多的人,是项目完成最漂亮的人,是连年的优秀员工,还拿到了北京大学的非全日制证书。逐步被提拔,小组长、组长、主管、经理、高级经理、总监,一路披荆斩棘,现在以年薪百万。


    而另外一些人,选择持续读研读博的,可能勉强毕业或拿不到学位证;选择早点工作的,每天的工作只是重复的日子,唯有娱乐社交花样百出,却忘了精进专业能力。当遇到机会的时候,发现往往抓不住,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职场瓶颈,唯有自我突破

    回顾自己的20多岁,也忍不住的后悔,后悔没有想过严肃的职业规划,后悔没有打磨自己,后悔没有更加努力。所以现在30+了,触到职业天花板一点都不奇怪。还好,现在认识到,总比认识不到还要强一点吧,只能这样勉强自我安慰了。


    [ 齐帆齐微课第 12 篇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岁不上进,30岁要上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fm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