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反驳说,你说的不多。我也听说有这样的说法:想要国家富强,必须先开拓疆土,想要军队强大,必须先让百姓富庶,想要成就帝业,必须先树立德望。这三个条件具备,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
现在大王的国家地小民困,所以我建议先从容易的事情做起。蜀国,是西南偏僻的国家,又是戎狄之族的首领,但是国内政治混乱,如同夏桀、商纣。秦兵攻打蜀国,就像狼进入了羊群一样。攻占他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他的财富就可以赡养百姓。军队不需要有大的伤亡就可以使楚国屈服。
这样分析来,吞并一个国家,天下并不认为秦国强暴,获取广泛的利益,天下也不认为秦国贪婪。我们可以一举两得,名利双收,还能获得除暴安良的好名声。秦国若是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就会臭名远扬,也不会有切实的利益。蒙受不仁义的名声,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做有点危险呀。
为什么呢?周王室,虽然式微,但仍然是天下共同尊崇的王室。齐国,是韩国的亲睦友邻。周王朝知道自己要失去九鼎,韩国知道自己要失去伊洛一带关键地区的领土,两国肯定会齐心合力,共同谋划,他们会求得齐赵两国的援助,还会和有旧怨的楚魏两国和解,甚至还有可能会把九鼎送给我们的劲敌楚国,把土地割让给魏国。一旦这样,大王,我们就难办了啊。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在。综合下来,攻打蜀国才是十拿九稳的上上策。
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仅仅用了十个月就攻克全境,吞并了蜀国。
秦王想征伐齐国,但是顾虑劲敌楚国因为和齐国有互助条约而出手相助齐国,考虑让张仪前往楚国。
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和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伺候您。到时候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成为兄弟之邦。
楚王听了十分高兴,当即答应了张仪的建议。群臣都祝贺楚王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六百里土地,只有陈轸认为是祸事。楚王很恼火,我一兵未发,就能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
陈轸奏曰,以我之见,商於的土地还没到手,齐秦两国就会联合起来,我们国家就大事不好啦。楚王不明,问为什么?陈轸说,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要与齐国断交,楚国就孤立无援了。秦国怎么会把一个孤立无援的楚国放在眼里呢!
据我所知,张仪这个家伙,就是到各国游说,让大家都背信弃义投靠秦国。他也是个不会遵守信诺的小人,等回到秦国,肯定会背弃对您的许诺。到了那个时候,背面没有了齐国的联盟,西边又是秦国,他们如果联合起来发兵,我们就危在旦夕了。
我建议大王可以先答应张仪,表面上和齐国绝交,暗中仍和齐国修好。退一步讲,张仪如果真的割让土地给我们,到时候再和齐国绝交也不晚呀。楚王被六百里迷了眼,压根没听进去,还斥责他,让陈轸闭上嘴巴,别再嘚啵嘚啵满口废话。
楚王把宰相大印给了张仪,还重重赏赐了他。随后与齐国毁约断交。张仪回秦国后,假装摔伤了腿,三个月都没上朝。楚王自言自语寻思道,张仪还没行动,是不是觉得我和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跑了宋遗借了送过的符节,跑到齐国去辱骂齐王。
齐王大怒,本来还犹豫要不要和秦国结盟,马上改变了立场,立刻去讨好秦国。这时候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装作很惊讶的样子问,你怎么还不去接受割地?一共有六里。
1.秦王没听张仪的建议,听了司马错的话,选择软一点的巴蜀下手,也是一种方法。从简单的事情着手,可以增强信心,循序渐进,不劳累。比如跑步,一上来就定了十公里的目标,那肯定累死。第二天直接断片儿。如果第一天两公里,第二天三公里,如此慢慢叠加,身体会渐入佳境,十公里是早晚的事情。
司法错和张仪两种方法,我们来借鉴的话,看自身心情,也可能是一下子达到一个大目标,把最难解决的部分解决了,那其他的小的都是小菜一碟了。
2.张仪劝六国亲近秦国时的技巧是,用人性的黑暗来轻轻地威胁各国君主。没有直接说,你必须亲近秦国,否则秦国将怎样怎样,而是说,大王,您看,连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还会互相残杀呢,更何况无亲无故的两个国家呢。再说,大王您的国家有好多弱点呢。
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就达到了游说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