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前主编刘春老师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我的中学食堂经验”话题,看他和一些博友分享的中学食堂经历,很有感触。
我93年上初中,离家十公里多,8公里是山路,有些路的坡度超过65度,下坡身体斜着后仰半躺着手撑着地往下滑着走,上坡时脸离路也就五六十公分,两个手扒着地往上爬。所以十公里要走两个小时以上,天气不好会更长时间,这样的路程,我们大部分人只能驻校,一周回一次,周五傍晚放学回家,周日下午回校。
学校也有食堂,但是不提供饭菜,只有一个水泥砌成的大蒸笼帮我们炖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铝铁饭盒,每天早中晚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把米淘好,装上水放进蒸锅,一排排一层层堆上去,有一米多高,到了饭点去拿自己的饭盒,和着腌菜吃饭。所以,除了离学校近的极少部分同学,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用竹背篓(故乡有很多篾匠,现在很多都成了工艺品)背着十斤米和几个瓶子的腌菜,在学校这么解决吃饭的问题。青菜在学校几乎没有吃过,肉也是自己带的一点腌肉。而且,只有冬天能带腌肉,夏天天热,腌肉虽说盐多,但几天也就坏了不能吃了,因为曾经不舍得扔掉坏了的腌肉,吃了之后拉了几天的肚子,最后差点死掉,就再也没有在夏天带腌肉了。
在学校,孩子们哪些是离家近的哪些是离家远的,看脸上的气色很容易分辨,自己带米去蒸锅蒸饭的一般长得不怎么好,面黄,带青的同学不少,个子都矮。因为饭堂的大叔不负责任,蒸锅里的水很少更换,时间长了蒸的饭一股怪味,除非很饿,难以下胭。有些时候大叔心情一不太好,在整理摆放不齐的饭盒时,会很暴力的教育饭盒,很多饭盒打翻了水被荡没了,这些被教育的饭盒的主人到了饭点只能吃干米,然后同学们会各自分点饭给他。
这个过程我坚持到整个中学时期,三年初中和后面的高中时期,幸好高中在校就参军入伍伙食改善了。我的高中离家更远,将近六十公里。有时候坐车,有时候骑自行车。高中食堂和初中一样,吃的更差,因为高中住校是一个月,一个月的腌菜炼狱……高中时最苦的不是吃饭,是上学过程,六十公里第一次骑自行车去,骑到校屁股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我的故乡,坐标鄂西南某少数民族自治县。真心祝愿故乡和所有贫困地区都越来越好,不会出现成都七中那样的食堂,也希望发达地区没有七中那样的食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