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是个系列文章。主要给大家分享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偏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处事模式。在上期的内容中,我分享了信息比较模式。这个模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匹配模式,另一种是错配模式。看完之后,你有没有去对照你身边的人了?或者你已经开始对他们“下手”了。
我需要提醒你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过程,人是一个进程,人不是名词。有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去把某种人的特质贴上标签,“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做的问题是我们把人放在一个静止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生理机能,我们所处的环境,面对的事情都是在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有的能一目了然,有的需要你思考、观察才能发现,所以,《阅人》里面提到的处事模式是一个处事倾向。
处事模式是指我们在不同的场景,我们会根据自己不同的模式去应对,不代表他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处事模式是会发生变化的,处事模式不是性格对比。比如,上期《阅人》提到的匹配模式和错配模式,不是所有人都只用一种类型来应对外部事件,我们可能有时候会用错配,有时候也会用匹配。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我们会第一时间反应用哪种模式来应对,当我们知道自己习惯用什么模式来应对的时候,我们就产生了觉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来拓展我们的处事模式,让我们成为一个更有弹性的人,让我们的心智模式更加成熟。
今天,我们说第二个处事模式——认知信息的呈现模式。
当领导夸你的时候,你是谦虚还是豪横?
谦虚:哈哈哈,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啦!
豪横:哈哈哈,我必须优秀啊!
认知信息的呈现模式有两种类型,一种叫背景化,一种叫前景化。通俗一点的说,就是承认模式和打折模式。什么叫承认模式了?就是有的人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是把信息放在面前,是认可成绩的,成绩是算数的,这关联了我们上一个处事模式的匹配模式的人。打折模式就刚好相反,他把信息放在背后,他是看不到信息的可用度的,是不认可的,是不算数的,或者是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同样,这种人很容易是错配模式的人。
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你的第一个反应是:谦虚,那么你可能是背景化模式;如果你是豪横,那么你可能是前景化模式。(注意我用的是“可能”,只是可能,不是确定你是这种模式)
再举个栗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玻璃杯,里面有二分之一的水。你看到这杯水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背景化模式的人会说,“只有一半水了”;前景化模式的人就会说,“还有一半水了”。
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习惯把我们逐渐训练成一个背景化模式,中国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背景化模式。邀请你回想一下:你小时候考试。
你考60分,你爸妈对你说,才考60分,下次要考80分。
你考到80分,你爸妈又说,下次要考100分。
你考到100分,你爸妈再次说,才考了1个100分,不要骄傲,以后每次都要考100分才行。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竞争也很大,父母对你的这种要求,其实是在让你更加努力,考出好的成绩,以便在未来进入社会能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或者父母在他们上学的时候,遇到国内的动乱,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所以他们把自己的期望放在你的身上。我想说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造成你的不自信,有压力,成就感、价值感低。
好消息是,现在人们接受了很多西方式的教育,有些父母们开始注意,并且改善了这种教育方式。这一点你可以从90后,00后,甚至是10后一代的自信中看出来。
这两种信息处理的偏好,对一个人来说,是否能够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前景化模式表现时,更容易认可自己,从而能够获得成就感;背景化模式时,处于打折的表现,所以不容易看到成果,进展,从而不太容易获得成就感。
甚至是在已经实现的目标,背景化模式的人也会将完成的目标作为背景,他们会认为那不算什么,为了获得成就感,他们需要再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来挑战。可是,结果往往是当他们实现了另一个目标后,还是会这样来看待成果,这不算什么?
你可能会说,这不好吗?这说明一个人很上进啊。是的,我也这么认为,可是一个人如果经常使用背景化模式就会不断地给自己施压,时间久了很难能看到自己的成就。有些人有了压力就会时常爆发负面情绪,这样不仅伤害自己,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可能会出现不认可自己,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前景化模式会经常看到自己的成果,但同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你一直使用这种模式,你可能会陷入“那就这样吧”,什么事情都做到60分就好了,为什么要那么拼?长此以往,你可能会慢慢变得平庸,人生中没有什么关辉时刻。
所以,不是说哪种模式就一定最好。而是要结合使用。既能看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优势,也能看到自己仍有不足的地方,下次可以怎么改进,把事情做到更好。通过这种方式螺旋上升,不断的优化自己,你会发现你做事就会有动力,有目标,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今天,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次我们介绍另一个处事模式——注意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