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故乡

作者: 茱卷毛啊 | 来源:发表于2016-09-25 21:15 被阅读0次

    我们寒窗苦读数十载,流入社会的浪潮后摸爬滚打又是数十载,最终得偿所愿站在了异乡的路口,户口本上的一页有了归宿,梦想中的城市终于成了自己的城市。可是,心中念念不忘的却是儿时嬉戏的街道和妈妈饭桌上的味道。因为,那是故乡。

    故乡不见了,可它的模样还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去大城市,在那里扎根,从此家族以你为荣,这是许多人从小就被灌输的人生目标。于是,上大学成了现代中国人的一场大迁徙,更是一次逆袭,从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奔向万人瞩目的中心,每个人都想去看看这片土地上最繁华的地方。他们为梦想而来,为梦想而战,却在无数个深夜为故乡流泪,当他们实现了来时的人生目标荣归故里时却发现,一切都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故乡,不见了。

    不爱说谢谢的人

    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家族之亲、邻里之情、同僚之谊都是编织熟人网络的关键一环。如果说家族之亲是命运选择的结果,同僚之谊是自我选择的结果,那么邻里之情便是一场特殊的缘分。《请回答1988》的开场就是左邻右舍互送食物,本来只有泡菜的男主家因为邻居们的菜变成了一顿美味佳肴。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也是如此,那时大院文化盛行,福利分房政策使得一个单位的人们聚居在一起成了邻居。在大院围墙之内,他们彼此熟识了解,没有担心更没有戒心,小孩儿满院子疯跑几个小时不回家父母也不担心,谁的妈妈做饭好吃就天天往谁家跑,邻居吵架了去劝劝,邻居家有事了也去搭把手,你给我家一只鸡我帮你家换个锁。一切都很自然,不需要说谢谢,也不需要说不客气。“你家哪的?”“我家xx大院的”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打招呼方式。

    上大学时,我有个好朋友,我们形影不离,女生的友谊就是这样,所谓上厕所之交就是上课要一起吃饭要一起选修课要一起出去玩要一起连上厕所也要一起。有一天,我帮她打包了一份饭,她对我说了一句谢谢,我愣住了。她为什么要给我说谢谢,我以为真正的友谊是不需要说谢谢的,我以为我们对彼此的关心和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而理所应当的东西不需要谢谢,我以为谢谢是说给陌生人和普通人的。但慢慢的,谢谢听多了就变得不那么刺耳了,父母子女之间的谢谢,情人之间的谢谢,朋友之间的谢谢,其实谢谢在他们嘴里就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规则,这无关情感。我学会了听谢谢也学会了说谢谢,这是一种对规则的适应,但我至今仍然没有养成这种习惯,我不会对我爱的人说谢谢,如果对方说了我还是会觉得刺耳,还是会忍不住想是不是我们的关系还差一个谢谢的距离。

    随着福利房的消失,大院文化也消亡了。现在的我们不认识邻居是谁,不知道身边住着什么样的人,小孩儿下楼玩家长形影不离生怕丢了,谁家吵架引来的不是劝架的邻居而是处理噪音投诉的物业,搬家有搬家公司、通下水修家电有物业公司、没饭吃可以叫外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规则和市场得以解决。再也没有邻居的饭香,没有邻居的照应,家家大门紧闭,独居老人猝死家中几个月都无人知晓,因为没有人会想邻居去哪儿了。邻居,不见了。

    当我们离开故乡,在更大的城市生活,我们开始建立用规则和制度去代替传统式熟人社会的法治社会,它意味着看病不需要找人挂号,上学不需要找人插班,办事不需要找人加塞。这是我们向往已久的文明,但心中却少了什么,有时我们把它叫做温情,那种小时候认为不需要说谢谢的理所应当。

    离时故乡人,归时故乡客

    语言、食物、气候都会成为一个异乡人难以融入新城市的重要原因,怪只怪中华文化实在太博大精深,中华大地又实在幅员辽阔,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专属于它的声音和味道。食辣食咸的人会觉得甜食腻而无味,偏甜偏清淡的人会觉得满是辣椒的食物既不健康又有损食物本身的鲜味。我到云南旅游,云南籍朋友招待我们吃饭时特意嘱咐老板少放辣椒和盐,我们对饭菜都很满意,结账时老板问朋友是不是觉得今天的菜无味不好吃,朋友不然,谁让她已在广州生活了四年呢。广东人到东北张嘴就是“干哈呢”,北方人到南方也忘记了儿化音。

    融入虽然难,但是重新融入也并非简单。

    我家在西北的黄土高原,海拔高,气候干燥,我第一天到广州看到的雨比我之前十几年见到的雨量都多。在这里出生长大从不觉得有什么加上年纪小,不擦任何护肤品也不觉得干,现在再回家,不出三天嘴就会干裂,脸也会很难受,用再多再贵的护肤品都没用,这是身体对环境的一种不满和反抗,而干燥引起的鼻炎再怎么吃药也于事无补,只有南方温润的气候可以治愈。以前我嗜辣如命,现在吃火锅拼命喝水,但一段时间不吃辣身体又在想念。不只是我,我的很多朋友都有同样的感受,离家时思念,回去时却很难融入了,那个我们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才过了几年,融入故乡的难度和当年融入异乡的难度不分伯仲。

    假期的同学会大家好不容易见面,却不知道去哪里,朋友戏说:我对这座城市不熟,根本不知道哪里有什么。谁又对它了如指掌呢,一年一个月的寒暑假怎么都抵不上城市变迁的速度,这座城市于我们而言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只活在它的记忆中。

    离开时,我们是故乡人,那时我们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生,再归来时,我们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人,一个带有异乡的痕迹又烙有故乡的印记却没有将它们彻底融合的故乡客。

    故乡,故乡

    当你以为只有你的故乡在改变时,别人的故乡也在改变;当你以为别人正在摧毁你的故乡时,你也在以同样的方式一点点的毁灭着别人的故乡;当你在感慨城市的日新月异,感慨自己见证以及参与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和变迁时,别人也正站在你故乡的土地上发出同样的感慨。所有的城市都不是一开始就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每一个故乡人都曾怀念过儿时斑驳的街道,放学路上流连过的路边摊,少年时和喜欢的人一起走过的校园。

    我们都不愿意辛苦辗转的生活,也不愿意辛苦麻木的生活,也不愿意辛苦恣睢的生活,我们都憧憬新的生活,过一场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日子。有些人选择留在或者去往我们的故乡,而我们选择去往别人的故乡。其实故乡还是故乡,未曾变过,只是我们长大了,故乡也在成长,我们不能适应的是它成长的速度,不愿意接受的是改变,我们自私的希望前进一步就是文明的规则就是大城市的资源和机会,退一步便能感受到故乡的自在从容和温存的人情。但是,这世界上所有的选择都意味着放弃,一个人不能同时前进和后退。

    故乡就在那里,它又成为了下一辈人的故乡,未来的某一天还会成为他们记忆中的故乡,就这样周而复始,这叫做城市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li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