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 大道至朴——李逸野艺术馆全国书画名家网络邀请展
谢涛,字仲垣。退知堂主人。1966年生于开封。祖籍浙江绍兴。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开封宋都书画院副秘书长。
师从李逸野老师主攻山水。从四王入手,追随古人,掌握其技法,领会其精神,从龚贤、沈周中吸取营养,谢涛的山水画功底扎实,细处有眼,大处有气,已经深邃,常常是饱蘸着对生活对生命的激情,画出自然山川之气势、之神韵、之灵魂、之生机,近处笔墨豪放,疏密有致,远处洇润朦胧,似隐似现。可看的东西很多,有勾有点,笔墨流畅,格调儒雅,即得传统笔墨之精华,又创现代山水之新意,使画融入了现代审美意境,又达到了传统与现代、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似一屡清风扑面而來,一派大气景象。
[谢 涛 书画作品]
“ 斜风细雨不须归”——读谢涛先生山水画
文|倪莉
我有幸结识了开封知名画家谢涛先生,并有幸拜读了他的山水画作品。展卷阅画,一股清雅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如读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如此古朴田园风格的画作,怎不让人悠然神往。且沉下心,细细赏析,便于古意盎然的笔触中隐约可见逸气,于山水田园唯美间飘扬着归隐之心;山峦雾霞、流水树木,用墨用色讲究得体,景色是那么清新、清丽、秀润,这种淡怀飘逸的美感,如此的浑然自如;一读再读,怎能不陶醉在“以山水为家而终老,于平淡之中求真味”的典型文人画的意境中。
谢涛先生追随“四王”的脚步一路走来,沉醉在斑斓的文人画意境里,于登高临水处临摹着山水的模样;细读画意,我不禁思绪飘飘,是谁前生今世放舟而来,用笔触温暖了山水之间的冷意,又惊起一滩鸥鹭。人间芳菲开尽,几许落花满径,零落了多少朝代的心事,蹉跎了多少年华的叹息;远去的那些历史,开到荼靡的花事,在年年岁岁中薄凉了红尘纷扰的天空。青山总是雨后新,鸣虫终归心静闻,动情写意处是荒芜悲观的文人情怀;折叠起思索的影子,谢涛先生在山水虚实的笔触之间,墨色浓淡,时远时近,变化着四时的风景,吹落漫天繁华,遗失一地清雅淡远。
“文人画”在删繁就简中一路走来,把“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情节悄悄演绎。空灵飘逸的意境兀自超然着,在千年文人们一路捕捉和体悟中,追随着形与意的本质和意义。从魏晋山水诗大家谢灵运空旷思索中启迪,在隐逸派的陶潜玄语中得到升华,多少代文人墨客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用几千年的光阴渲染了中国哲学的韵脚。我们用心地细细品读谢涛先生笔墨间的起伏,每一次笔墨转折跌宕薄如蝉翼,微微起伏着雅致心音;默默将平淡中和的情怀梳理入青山绿水、白纸黑墨之间。浓妆淡抹总是相宜,且斟茶在手,细品画中的故事;宛如那些情怀在天水一色的故地招手,把酒东篱的时光仿佛触手可及;幽窗小记中,是谁拈花一笑,且摇落一纸的清欢。
谢先生的山水画动静相宜,一如平常。用黑白相间的墨痕铺陈,慢慢写意成一幅幅画面,然后静静地沉溺在纯素而简远的审美意识流中,有种精纯的古典意味,一如清风而至,流云飘飘,放歌天地之间,那么,不妨会心地一笑,让心灵独与天地之往来。就此等季节落款,等飞白灵动的韵律,再一次扬起飞翔的翅膀;你我却默契不语,静待流年匆匆。
我们携一卷画的清雅,让眸子从山峦上走过,牵着水的清幽;对画而歌。这盏清茶依然在手,且一饮而尽,茶如禅味,清冽润喉,直到与另一个画面,也是一段时光对话,空杯以对。飘忽的情绪就好似随风随雨,随悲随喜地追逐翻飞,忽一时沉静,忽一会叹息。这连绵千里山水的清雅,点点滴滴,从画卷间溢出,泛滥了多少对月而立的清愁。如果,面对唯美和谐的画面重叠,我们终究是无法避及的沉迷,那么,何不就暂且给自己一处心的安逸,看山、观水,品味画底蕴含最自我的意识。总有一天,我们还是会找回最真挚最纯粹的传统,不辜负,不疏离,只低低地顺和着万物生长的清喜,以及河川静怡的美丽。
请让我们在“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时光中,静读谢涛先生丹青的诗篇,用心底最美的执念勾勒出飞扬的弧线,然后,在宣纸上无所顾忌地纷飞成纯美的画卷。等小舟激起清流,泛起微澜,装点了清雅的画面,那么,很多心期,不管沧海桑田如何变迁,不问岁月怎样千回百转,已经随着画面就依着山水之间,在小桥流风、红墙碧瓦的人家深处,不止一次地写意出时光的惊艳;等尘世的风吹老了画卷,在细雨的清宁之中,且让我们忘却归程,缄默如斯。
编辑:王东
整理:铁耙
审核:孙奎
【原创声明:未经文化中国网原创作者给予授权,不得转载、抄袭、翻写,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