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的时候就想做这件事,把读书的感悟记录下来,不是读书笔记,也不是金句摘抄,而是单纯地记录下看的时候的那种情绪和光景,可能是一些胡思乱想,可能是一些灵感闪现,就像去记录与一位朋友交谈的感觉。想了很久很久后.....今天就这样正式开始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781/b77b248fae092b09.jpg)
记得上一次读蔡康永的书,已是好几年之前,那本书至今还有些许印象,没记错的话应该叫《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内容大概是以一些生活实况为例,大家是教人不要用语言伤害他人,那时蔡康永与小S的《康熙来了》正是如日中天,由此带来的综艺热潮也一直蔓延到了内地,所以,那会蔡康永的内地签售会几乎场场爆满,我亦是因为媒体的强势宣传,因而知道这本书,因为没有看过《康熙来了》故对蔡康永无后天滤镜,那本书第一次看的时候,几乎都没有翻完,心想这鸡汤味太重了,实在读不下去,便没再翻看,几年后对蔡康永有了更多了解,又看了一次,不过仍旧觉得“不好看”至此《说话之道》便被压在了箱底,这一次,仍旧是媒体造势,总之,不知道在哪里连连看到新书露面,便趁着去书店,观了一番,巧的是,这本完全一见钟情,十分喜欢。
如果说《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在告诉人们如何迁就他人,如何不伤害别人,或者说如何做一个所谓的“高情商”人士,那么《蔡康永的情商课》则完全相反,书中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做高情商的人不是圆滑,不是迁就,不是讨人喜欢,而是首先诚实面对自己。跟《说话之道》里那个又温柔,又细腻又爱讲道理的蔡康永相比,《情商课》里的蔡康永简直要可爱到不行。每一次讲朋友的故事,他既没有讲大道理的兴趣,也没有指导他人给出建议的耐心,相反,要不是为了吃到订好久都订不到的美食,他才不愿意跟XXX逛街。同时,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处理任何人生问题完全都没有比吃完眼前的美食重要。他没有那么温和,没有那么想当倾听者,也明确表示就像做任性,随性的自己。这样的蔡康永仿佛是挣扎了大半辈子一下清醒了过来,发现了自己人生中一件特别特别重要而又被自己忽略的事,能不让人触动吗?尤其是里面关于情绪的那两章,那个培养自己分身的例子,简直又好玩,又实用。自己跟自己对话虽然是没有试过,不过相信实践的时候应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781/ee17d27cbd769cce.jpg)
这本书是上次在掌阅上无意中看到的,看到邦柏尼也在推荐,于是好奇地看了下。全是很日常的小故事,很生活化,同时又很细腻,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夜晚里不同状态的人的生活场景,有闺蜜,有高中学生,有年轻夫妻,也有老年夫妻,在同样的一个夜晚里,他们各怀心事,彼此交谈,第二个故事发生在理发店,讲述了一个老式的已经没有什么人流的理发店的老板与前来理发的客人之间的对话和故事。还有两个故事分别是情侣们的对话和对老师的访谈,故事很琐碎也很生活化,反正我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很喜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781/5902f1095388631c.jpg)
我一直觉得能写短篇的人是真有才华,这才华还是天生的,骨子里的倔强,才能带到短篇里来。实话,《冷场》比《笑场》好看很多,笑场印象最深的还是抖包袱,师父与小和尚的对话,等到《冷场》的时候,我脑门里突然冒出来一个词,叫:技术含量。没错,是技术含量。单从作品的文学感来讲,《冷场》是真有料。尽管每个故事都自带悲凉,我觉得那是一种生活的透性,比“没劲”有意思,又或者说从原先的“没劲”衍化成了一种空虚。你甚至可以看到作者的野心,是真有野心。点到即止,点到即止,就是那种,看了后你会觉得,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年轻作家,一定不容小觑。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9781/4303adb6604083a7.jpg)
李欣频今年的新书,真的极好,就是台版,看着累。真的看着累,没骗你们,看着真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