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劝你不要做河鼠那样的父母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劝你不要做河鼠那样的父母

作者: zhaokeke | 来源:发表于2024-06-24 16:11 被阅读0次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97年。这是2020年的中译版。

该书的故事主角是蛤蟆先生,但是书中一开篇出现的却是鼹鼠和河鼠,确切的说最先出场的是鼹鼠。

鼹鼠决定出去走走,他和河鼠的生活让他焦躁,可是这样的想法也会让自己内疚,想到跟河鼠相处的种种,感觉并不太好。

看着鼹鼠回忆跟河鼠相处的点滴,突然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河鼠对鼹鼠的样子,这不正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样子吗?

在关键时刻总是提醒曾经犯过的错误。当鼹鼠决定去找蛤蟆串门聊天时,正在读诗歌的河鼠并没有抬眼,也没有认真听河鼠的话,但是却突然喊道:“小心点儿,鼹鼠。想一想上次你一个人出去发生可什么!”

鼹鼠虽然回答说:“谢谢你,河鼠!我会当心的。”但是却嘟囔着骂了河鼠。

这个反应是不是像极了一个正准备出去撒欢的孩子,被父母提醒说“想一想你上次摔了的教训。”更何况,此刻,鼹鼠的心情本来也不太好。

其实他需要的只是一句“注意安全/当心”就好。

口无遮拦。当河鼠在报纸上看到咨询师的消息,跟鼹鼠分享的时候,没有认真听的鼹鼠被河鼠厉声骂道:“你这任性又愚蠢的家伙!”

书中还写到“他也不是第一次这么骂鼹鼠了。”

光是语气就已经很能让人感知冷暖了,更不用带辱骂性的字词。

一次辱骂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纠正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更不用说经常这样的频率所造成的伤害了。

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标签,孩子都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看见,看见他们的努力和所做的事。

表现得无所不能。河鼠总是能找到路,划船比河鼠划得好,绳结也能打出很多花样,很照顾河鼠,在鼹鼠想家的时候能帮他安排一个美妙的夜晚。

其实仔细想一下,就能发现为什么河鼠这么能干?

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河岸啊!他总是飘在河上,所以划船、打绳结都是他必需的生活技能。

而之前一直生活在地下的鼹鼠根本没有学过这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又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因为河鼠总是挑剔他,不信任他。“要是他们去划船,河鼠总会说鼹鼠划得不对,比如拿桨的姿势错了;等把船停好了,河鼠又会检查缆绳,确保鼹鼠系对了绳子,还雷打不动地非要把绳子在柱子上再绕一圈。”

光是想到这样的画面、这些话都觉得够压抑的了。所以,想象一下,河鼠一直这样的话,鼹鼠怎么会有信心学好这些技能?

为什么父母总是比孩子能干?因为父母年岁更长,生活经验更丰富呀!因为父母也是犯过很多错才知道那是错误的呀!

不管是鼹鼠,还是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示范,是信任,是鼓励,是手把手的教,是花时间训练,是允许他们犯错,而不是替他们做事,他们更需要先完成而不是一次就做到完美。

你我曾经可能是鼹鼠,如今也可能是河鼠。

书中有段话是这样的:“可即便拥有了河鼠这般的友谊和善意,鼹鼠还是不满意。他宁愿河鼠不要总这么能干,能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哪怕做错了也没关系。”

这是鼹鼠的心声,应该也是很多人的心声了,尤其是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真实的父母而不是超能父母。

即便拥有了父母那样的爱意和关怀,孩子们也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能力有限,但是成长无限,错误有价,成长无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劝你不要做河鼠那样的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qd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