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七讲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四)

第七讲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四)

作者: 尊道贵德Layla | 来源:发表于2022-11-11 17:20 被阅读0次

    杜宝的《大业拾遗记》里面记载,隋朝水上傀儡戏的演出,也就是水上木偶戏的演出里面,已经有三国人物故事。比如说刘备跃马过檀溪,成为水上傀儡戏的重要曲目。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像李商隐的诗,《骄儿诗》里面有两句:“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就是一个小孩子模仿三国人物。一个是模仿张飞的黑脸儿,还有就是模仿邓艾口吃的的样子。一个小孩子对三国人物都那么熟悉,可以惟妙惟肖的去模仿,说明三国故事已经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到了宋代,说话兴起。说话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家数就是讲史。讲史里面还专门有人是说三分,说三分就是演说三国故事。宋元说书艺人他们讲说三国故事,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个材料,就是宋元时候的一个讲史话本。题目叫《三国志平话》。《三国志平话》记载了说书艺人,讲述三国故事的一些具体内容和情节。这个材料非常珍贵。但是《三国志平话》也不一定完全真实的反映了说书艺人他们讲说三国故事的全部内容。

    因为在口头讲说转化为书面文字的时候,文本的整理者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和需要,对蒋氏的内容进行增删,所以《三国志平话》也只能说是一家之说。那么在宋元时期杂剧非常流行。我们看到元杂剧里面,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有几十种,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8种。元杂剧里面的三国史,有一些内容在《三国志平话》里面也有,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三国志评话》里面没有的,或者是跟后来的《三国演义》小说也是有出入的。

    不能想象当时民间对三国故事,可以说是诸家尽说而不是一派独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书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它的题署是这样的:“晋平阳候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这第一次出现罗贯中这样一个作者的名字。关于罗贯中到底是什么时候人?人是哪里人?明朝的记载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可以确信的是罗贯中的朋友叫贾仲明,他在《录鬼薄续编》里面关于罗贯中有一段记载,这段记载说罗贯中是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他创作了几种杂剧。他生活的时代大约是在元末明初,但是具体的生卒年并没有提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版本是嘉靖本,刊刻于嘉靖壬午年,就是嘉庆元年公元的1522年。是一个大字的精刻本。

    在这之前《三国演义》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手抄本流传的一个阶段。现存《三国演义》的明刊本也非常多。这些明刊本书名和里面的形式有所差别。这些明刊本书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演义本。另外一类叫三国志传,就是所谓的自传本这样的一个系统。但是这两个版本系统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还有我们看到。嘉靖本的《三国演义》是不分回的,后来随着版本的逐渐演变开始分回,最后形成120回的一个小说版本。

    这些版本的不断的嬗变,到了清朝初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俩评点《三国演义》,他们的评点除了加进去大量的评语之外,对小说文本也做了不小的修改。这个本子成为后来最为通行的《三国演义》的版本。

    从我们介绍的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漫长的一个成书过程当中,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参与到了三国故事的传播和创作当中。这种创作过程,有学者把它概括为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在中国早期的长篇小说,除了《三国演义》之外,像《水浒传》《西游记》等等,这些小说都有着相似的成书过程,这也是中国早期小说创作的一个共同的特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七讲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qt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