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作者:[美]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美]奈德·约翰逊
内容:第6章 彻底停工期
时长:25min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让大脑忙碌起来,不工作的空隙,会习惯性拿起手机看看信息、刷刷视频,这种方式我们也不知不觉地带给了孩子。
从来没有觉得除了晚上正常的睡觉外,其他时间应该让大脑适当放空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是释放一下压力,清空一下大脑,然后更专注、更轻松地投入接下来的工作或学习。
曾经我尝试过一段时间的冥想练习,早晨起床后、白天空闲时、晚上睡觉前,我会让自己冥想几分钟。那段时间最明显的改善是睡眠,躺下后几分钟就能轻松入睡,并且一整晚都不做梦,每天早晨自然醒来,大脑清醒舒服。
很遗憾的是,坚持了没多久,就没有继续坚持下去,又回到了那种每天把大脑填满的生活状态中去。
很多书中都会提到冥想的好处,而我自己也切身体会过冥想的好处,但是却没有坚持下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这件事情的思想认识不够深。
随着每天工作和生活压力的递增,又加上在这本《自驱型成长》中读到的冥想的好处,以及在《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中读到的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自律,我突然就有了执着的念头将冥想继续练起来,不单我自己开始练习,我也要带着孩子一起练习冥想,这是一件对成人对孩子都很有益的事情,值得一直坚持下去。
只因为,会放松、会休息,大脑才会运转得更好。
本章精华摘录:
(一)放空大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需要“彻底停工”。彻底停工并不意味着就要打电子游戏,看电视,刷YouTube视频,给朋友发短信或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项目与活动。彻底停工是指不需高度集中思想,也不带什么目的,单纯地无所事事。
两种强大的彻底停工形式:白日梦和冥想。
(二)白日梦的好处
人在反思自我的时候,要是不能有效地切换,一旦有什么外部事物需要我们关注时,脑子就会不够用。
“少即是多”,用安静的时间段替代充满着交互与活动的时间段。
读完这一章后,我们真诚地期待你能有这样的改变:允许你的孩子有“什么都不做”的时间。
他们自己必须弄清楚自己该怎么度过光阴,而不是由着父母来安排。这样他们就可能会花时间来思考自己究竟想成为谁。学会忍受孤独,进而能够享受独处,这是童年时期要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三)关于冥想
有研究表明,如果儿童和青少年经常练习冥想,那冥想就会同样以作用于成人的方式让孩子受益。
基本的正念冥想练习之一,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并关注随呼吸出现的思绪。其目标就是要不需评价与反应地专注于即时体验。
其他的正念练习还包括扫描身体里的压力区,以及正念进食和正念行走。
(四)实践
(1)白天找个机会,静静地坐几分钟,看看窗外,瞅瞅云朵,体验一下“与自己在一起”的感觉;
(2)陪孩子练习冥想;
(3)下次开车时,如果带着孩子,不要急着听音乐、放视频、玩手机,先忽略这些科技产品,而是说:“你介意我们花几分钟,欣赏欣赏风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