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廉美:养生误区之湿气重?你或许多虑了

微廉美:养生误区之湿气重?你或许多虑了

作者: 超凡影视 | 来源:发表于2018-05-22 16:00 被阅读0次
微廉美:养生误区之湿气重?你或许多虑了

​  时常有人问:“我身上湿气太重,要不要除湿?”门诊也遇到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湿气很重,自行服用药茶、保健品,或通过拔火罐、做艾灸、用精油推背等方法来除湿。是不是人人都要除湿呢?如何知晓体内有没有湿?

脱离疾病谈“湿”没意义

  “湿气”不是规范的中医词汇,是“湿”的口语化表达,“湿”与“湿气”本质上是一个概念。“湿”邪作为中医的病因之一,有以下4个特点:

  ①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邪侵犯人体可使人体出现沉重、重着的症状,如身体困乏、肢体沉重、肛门坠胀等。“浊”,即浑浊、秽浊不清之意。湿邪为病,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性质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如黏液便、小便混浊、白带等。

  ②湿性黏滞:黏,黏腻;滞,停滞。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如长期身热不退,自觉发热,按其肌肤却不甚热。由于湿性黏滞,停滞于某些脏腑组织难以化解,故湿邪为病,病程一般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如湿痹(关节炎)。

  ③湿性类水,水性趋下,故湿邪为病易侵犯人体的下部。人体下部的疾病多有湿邪为病的特点,如白带病、肛窦炎、前列腺炎等。

  ④湿邪易阻遏气机,从而损伤机体的阳气。

  因此,当人们患病时出现精神困倦、食欲不振、口腔粘腻、口渴却不想饮水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的性质特点符合“湿”的特点,就认为其病因与湿邪有关或者有湿邪形成、留滞于体内了。

  如果生病时,有伤于雾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业,或涉水淋雨,或居于潮湿之处等因素存在,中医就认为是外湿。如果没有这些外部因素,就可能是因为脾虚、肺肾不足导致水湿代谢障碍而发病,这种病因或疾病属性就是内湿。所以说,湿既可以作为一种病因,也可以是一种病理产物。

  “湿”与疾病相关,作为描述病因病机的词汇,脱离疾病孤立地谈湿是没有意义的。正常人没有病,单纯谈“湿”有何意义?有些人因为脾虚、工作环境等原因,容易生湿或受湿邪入侵,这是一种体质。体质只说明生湿的可能性大,在未病前也不是真的有湿。

适当吃肉不会伤脾助湿

  将吃肉与脾胃受损关联起来,这种观点正确吗?自古以来,中医就没有反对过吃肉。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论述。其中的五畜是指牛、犬、猪、羊、鸡五种动物。“益”即补益的意思。中医认为,肉食是对以谷食为主的饮食的必要补充,对人体有滋养作用。《本草备要》《名医别录》等典籍对猪肉、牛肉、羊肉的功效有具体的阐述,并无吃肉生湿的观点。相反,还有“猪肉利二便”“牛肉或可利湿”的认识。

  伤脾胃的因素很多,饮食过饥、过饱、过冷、过热、辛辣、煎炸、熬夜等才是让肠胃受伤,导致脾胃虚弱的主要原因。把肉食当作让脾胃受伤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道理的。相反,适当吃肉有益健康。长期不吃肉或缺少肉食,也会严重影响健康。至于过食肉类当然不好,《素问》有“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的说法,即饮食过饱会导致肠胃筋膜松弛、扩张,出现肠鸣腹泻、黏液便、痔疮等疾病。

自我辨湿法仅可作参考

  百度百科“湿气”词条提供了如下自我辨湿的方法。一是观察排便。大便不成形、粘马桶、用便纸多、便溏且排便不畅就是有湿。二是洗漱时看舌苔。如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三是看刷牙反应。刷牙时有恶心,咽中不适,有痰就是有湿。

  把症状与病因绝对关联起来,是不正确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症状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如舌苔粗糙、发黄发腻,恶心,咽中不适,有痰,也可能与胃热、胃失和降有关。即使看起来与“湿”直接相关的大便稀溏、大便粘腻,也不一定主要与湿有关,湿可能只占很小一部分原因,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很多时候针对“湿”的治疗无效。湿是中医病因学说中的一种概念,自我辨湿方法仅可作为参考。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最好向有经验的中医师咨询。

应用祛湿药有哪些禁忌

  那么,是不是人人都要除湿?湿既然与病相连,如果没有病,就没必要除湿。即使生病了,也不是“万病皆湿”,还与风、寒、暑、燥、火等病邪有关。因此,“万病皆从湿治”没有依据。

  需要提醒的是,盲目祛湿会伤害身体。因为祛湿药或食品要么苦温、要么淡渗,一般都偏燥,使用不当会伤阴、伤津。尤其对于津液不足及血虚、阴虚之人,应该禁忌发汗、活血、利水,若再祛湿,会导致体内津液或阴血更加亏虚,体质更差或加重病情。

  对于湿邪引起的疾病,建议以中药为主、饮食为辅的方法治疗。因为药之所以为药,是因为药比起食物来,药性强,偏性大,功效也大。祛湿的食物,如红豆、薏仁米、扁豆、赤豆等性质平和,药性较弱,偏性小,所以可以药食同用。

  从保健角度来看,对脾虚易生湿者,在疲劳、饮食不当时适当服用一些具有健脾消食化湿的保健食品是有益的,但无需长期、大量服用。“过亦不及”,“保健”过度及对一些没有需求的人进行保健,都是一种伤害。​​​​

相关文章

  • 微廉美:养生误区之湿气重?你或许多虑了

    ​时常有人问:“我身上湿气太重,要不要除湿?”门诊也遇到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湿气很重,自行服用药茶、保健品,或通过拔...

  • 或许,你多虑了

    我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辗转反侧,无法自拔地陷入后悔中,常常带着几许“羞愧”去细想 一时冲动或一时无意而做下的“蠢...

  • 2017-10-30

    我想要的模样,或许你都知道 最近发觉自己湿气重,在同事推荐下决定去拔罐刮痧来祛湿。 找了家离住处不远的养生馆,8点...

  • 祛湿测试 湿气重怎么解决

    说到寒冬养生最重要的,莫过于除体内的湿气。寒冬时节雨湿较多,人体内湿气重,会直接影响到脾的运转。 而且湿气重还伴随...

  • 知道这十大养生穴位,想生病都难

    人体的穴位很多,养生的穴位也是相当的多,今天微廉美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十大养生穴位,知道这些穴位,想生病都难。 舒筋活...

  • 养生桩湿气重的朋友怎样养生---练功与恢复心得

    养生桩湿气重的朋友怎样养生---练功与恢复心得 (2018-04-12 16:41:09) 转载▼ 标签: 房产 ...

  • (中医养生第35课)湿气重,怎么调理

    很多人饮食油腻、重口贪凉,很容易被湿气缠身,湿气是中医中对疾病的一种概念,主要把湿气称为湿邪之气。湿气重了就容易有...

  • 养生帖之关于湿气

    湿气重的人,都很虚,没力气,脸色苍白。其实湿气重的人也是阳虚,阳是什么意思,这几晚在代理群里听养生课,关于肾,关于...

  • 2018-05-10

    养生重祛湿 人是水做的,所以天生湿气重。风寒暑湿燥火,正常 是养人的...

  • 中秋给自己的寄语

    今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二,首先腰出毛病了,脾胃也更差,口气太重,湿气、寒气都重!过于操心,过于多思多虑了!能力和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廉美:养生误区之湿气重?你或许多虑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tk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