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中国妈妈亲历英国教育分层

中国妈妈亲历英国教育分层

作者: 弓长伦 | 来源:发表于2019-11-13 01:37 被阅读0次

    去年在陪孩子准备11+考试的过程中,我是亲身经历了英国教育分层、阶级固化的客观事实。

    因为孩子在英国读公立小学,而且作为新移民,一开始对英国小升初制度知之甚少。临到考试前半年才知道: 孩子如果想上私校或者文法学校(公立重点中学),需要参加各个学校的11+入学考试。公立学校是不会为孩子准备11+考试,完全需要孩子家庭自力更生。

    虽然一阵手忙脚乱、拳打脚踢地完成了这个过程。但回头来看,作为公立学校的孩子,要突破教育分层的鸿沟,需要家庭在时间和金钱上的巨大付出。

    英国公立教育体系对学校的考核是学生在6年级最后一个学期的SATS(Standard Assessment Tests),即毕业统考。

    因此在平时教学和练习时,公立学校老师也就比照毕业统考的标准来授课。而这个毕业统考的要求,和私立、文法的11+的入学考试难度,差距可以说是十万八千里。

    这些公立学校的娃们,哪怕有天大的本事,没有额外的辅导,也会是10个里面9.9个都考不过11+,剩下的0.1是天才级的,另当别论。

    而额外的辅导需要家庭时间和金钱上的付出,这一点又拉开普通中产和贫困家庭的差距。

    目前英国的课外辅导费平均约60-80镑/小时,准备一个孩子的11+至少需要花费5000-10000镑的辅导费。除此之外,家长持续地监督和辅导孩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而大多贫困家庭的父母,因为收入低、孩子多,大都没有精力和金钱去帮助孩子备考。哪怕这个孩子天资聪颖,他也可能埋没在普遍学风不严谨的公立学校大环境里。

    英国大众和媒体习惯于谴责精英私校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加重了社会固化。

    但真正造成英国教育分层的原因,其实是公立教育系统对学生的低标准、低要求以及几乎与11+考试脱轨的SATS毕业统考。

    这种一味强调  “兴趣”、“快乐”、避免“竞争”及“吃苦”的公立教育,让孩子在知识基础、考试能力及特长技能方面,也不能和私立学校的孩子相提并论。

    而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教育也助长了孩子任性、缺乏毅力和自律的精神。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得过且过,人生漫无目地,容易放弃。

    在一个流动性相对宽松的社会,底层的孩子要实现人生的逆袭,也是需要加倍的努力和付出。但如果上升通道障碍重重,而且贫困孩子早已放弃了拼搏的意识,这样的社会阶层一定会越来越“稳定”。

    这样的结果,让人不禁怀疑,精英阶层故意如此设计公立教育系统,用来忽悠、麻痹大众阶层,以便固定现有的阶级分化,以确保自己的后代稳妥的地位。

    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公立学校的家长经常聚集游行,要求政府取消小学期间的所有考试,包括KS1(二年级统考)、KS2(六年级毕业统考),以便还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童年。

    于是,“居心叵测”的精英阶层为了迎合“无知”的底层家长们“放纵孩子”的要求,就产生了目前英国公立教育这样一个现状。

    以上的评论未免有点过于刻薄。但从技术层面讲,公立学校教学与社会激烈的升学竞争间,存在着真实的巨大鸿沟。

    前段时间,牛津大学为了回应社会关于牛津、剑桥偏爱精英家庭,隔离贫困家庭孩子的指责,承诺将在招生方面做出“重大改变”,到2023年,四分之一的学生将来自贫困家庭。这将使在牛津大学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由目前的15%,提升至25%。

    这似乎显示了英国社会各个方面在为增加阶层的流动性做出巨大的努力。

    但如果这个教育鸿沟没有填上,即便牛剑如何扩招贫困生,也会只是杯水车薪。绝大部分有天分的贫困家庭孩子,依然会淹没在公立教育的染缸里。

    经合组织(OECD)在去年针对跨代收入流动性的研究表明,在发达经济体,经合组织成员国内,低收入家庭也需要经过平均4.5代人的努力,才能迈入中等收入家庭的行列。而在金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则需要7-11代人的努力。在英国,需要5代人的努力才能跨越这个鸿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妈妈亲历英国教育分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vc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