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红叶竹马 参赛编号:457
“为了让灵魂前进,所有的一切都该让路。”——高更
临江仙·次韵胡胜词忆诗书中华
天遥地远原一梦,
风吹花落怀襟。
裙钗才子擂台临,
大江应有泪,
冷月渐吟沉。
妙会古今英雄气,
诗文共赏堪酙。
世殊事异致情深,
彩笺非有意,
乐在会知心。
时在榕城。本着意泼洒暑气的天公,忽然迎来了共工不死的水魂,天帘缥缈,雨横风狂,今天新晴,清净天然仿佛不知有昨日的雨,和风与鸟鸣,时至心间。我也在一片自在的宁静中提起笔来,喝口水,把心里隐藏的那点点悸动和奔流吐露给那一位不知名的读者。
参加诗书中华回来,心情很是复杂。既有如置身圆满的天堂之境,仿佛艺术真理的月轮已经隐约照在我身上,虽然远,但能触摸到这份皎洁,使得平静无波的生活,也有了那些明亮的映照,埋头于工作琐事时,也忍不住会心一笑;然而又有一棵刺扎在心里,激我奋进,生命的短暂与遗憾交织,恰似屈原所说“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在死亡把我们凋谢之前,每个日日夜夜里,我仿佛都听到自我的扣门声:不可以止步,唯有化遗憾为动力!
辛苦遭逢都起于一张福建百年书院——正谊书院组织的“福州诗词状元大赛”的初赛单子。报名这个比赛既有偶然,又有必然。诗词本就是自己以来的爱好,去体验一下这种经历也是好的,何况还有奖品,可以聊补家用,也稍稍让我这已婚人士多了一点参加这种活动的世俗力量。并非我如此不注重我的兴趣,只是一直以来,我把兴趣和生活分得较开,既然是兴趣,本来也不指望有什么结果,所以就有可能不去参加,家里有小孩后,时间更是稀少,所有没有充足的理由是很少能独自外出的。所以这点奖品也算是让我可以对参加这次活动的行为进行某种心理上的合理化了吧。
初赛是笔试,感觉找回了过去考试的感觉,而且是语文考试,毕竟有多少年没有考试了,那种紧张心跳的感觉,尤其是答案从笔下写出时的释放感,每多写一点心情就畅快一点。最后一题是飞花令,我没有多写几句,以为是附加题,写得太多也意思不大,便匆忙交卷了。
后来听说不少人附加题写了很多,最多的有七十多句。我又发现了自己做错了两道题,因为福州素来懂诗的人很多,所有心想可能也未必能进决赛,渐把这事淡忘了。结果就在某天下午接到正谊书院的通知,邀请我参加周末的决赛!当时心情十分激动,还请工作人员确认自己的分数,心里满是一种感激和喜悦,仿佛久违的力量恢复到了身上一般。
而且正谊书院通知我一件更让我激动和纠结的事情,就是东方卫视正通过他们寻找古诗文爱好者参加“诗书中华”。“诗书中华”,这是一档什么节目?说实话我才刚刚听说。但东方卫视的名头还挺大的,我心里还是十分期待能参加这种有影响力的节目,并且可能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经历,总是会让人有点想去体验。纠结的是,我打过电话之后,节目编导表示要以家庭为单位组队,我本来想说这次诗词大赛的几个少年特别强,与他们组队参赛肯定能一展风采,但又想到做人以诚信为本,这样组队即使胜之也不武。但环顾周围的亲人们,似乎没有称得上诗词爱好者的人。
这里简要介绍下我的家庭周边环境,我出身在莆田的一个侨乡,亲人们多数外出打工、做生意赚钱去了,每次我回到家乡里总有种孤独少伴的感觉。现在我住在福州,周围的亲人只有伯母一家人。说到古诗文爱好,我想起一位表姐,她应该挺喜欢古诗词的,记得我小学时她高中,曾经有次暑假的时候,她跟我借新买的《唐诗三百首》,想读《长恨歌》,这件事我印象蛮深的。还有就是听说她喜欢读《红楼梦》,现在正在写小说。可惜她此时住在厦门,长期往返于厦门与香港之间,且忙于自己的创作。
我从小读诗书,其实相应和的朋友特别少,我也是模模糊糊地喜欢,甚至还不懂平仄,到了中学的时候了解平仄,却也发现没有语感基础,偶尔写诗也是蛮写,重在抒情达意。在这方面真的没有像现在的小朋友从小培养,而且找名师指点。
我把这个情况跟家人商量了下,也还没有最终决定。可是晚一些时候,忽然有点冲动,想让妻子陪我去参赛。妻在警察学院学习后留校工作,文事除了写公文之外,早已放下不少,过去相亲时曾说喜爱诗文,我为她在江滨朗诵了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结果无感。婚后更是忙于生活琐事,尤其是不久后我们的孩子出生了,她更是分不开身。偶然看节目也多是《跑男》之类,我也陪着看,哈哈大笑之后也不知有何收获,一个夜晚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当时总有一种“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感觉,且心里还期望她能上镜,展现一种风采,就带着这种朦朦胧胧的虚荣心和一种新奇之感,我们踏上了沪上之行。这里要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
沪上之行前,“福州诗词状元大赛”已圆满落幕,我取得了榜眼的好成绩,但比赛当天,烈日灼心,我感觉我的老鼻炎又加重了,回去后就常常有一股臭鼻涕流进嘴里,特别难受。当时我们去看了急诊,医生说可能要拍片看看,严重的话还要做手术。但当时沪上之行在即,我们就决定先吃点药看看,等回来再说。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电视节目录制,我们并不知道其中的艰苦,从电视上看到每组家庭上场的时间也就二十分钟左右,我想大概我们去录个一两个小时就好了,剩下的时间可以在大上海转转。当初度蜜月的时候因为事情多,我们没有去旅行,所以想这次上海之行也可以稍微去走走,也算是难得。东方卫视,或许离东方明珠铁塔很近吧,可以去看看呢。由于孩子还没断奶,所以这次也一块带去了,我妈也跟着过去了。
到了才知道是安排在松江区的一个地方,离市中心有三四十公里,而且不得随意外出,外出都要打报告。后来才明白一般录制节目的规矩就是这样。东方明珠之梦破灭了。前几天是在等待其他家庭陆续抵达,并且导演组和选管组会找我们谈话,说明一些规矩。除此之外,我们还吃到了节目组经常吃的盒饭。我好想有点对周星驰《喜剧之王》的情节有了些切身的体会了。做节目真的不易啊!
某天,节目的总导演找我们聊天,说是熟悉一下情况,当时已是夜里十一点多。导演约三十岁,人美,看起来就是专业的媒体人。她看情形开玩笑问了下我家谁做主,后来又说应该对我在家庭中的地位表示认同,因为我妻子居然带了个四个月的娃来陪夫“出征”。同时她还特别嘱咐选管组对我妻子多加照顾,没有她要上的镜头时就不用叫她过去,平时就我负责在底下“坐班”。对此我们表示十分感激。
此后第二天我们进了录制基地,似乎是那时候我们认识了汉中的李氏爷爷和孙女组合。爷爷名字和人很有趣,平时除了写诗外,钻研碑刻书法,尤爱“爨宝子碑”,看他写的字也铮铮然有此风骨,天真质朴,奇姿逸荡,君子之风;孙女看起来便有一卷书香气,淡雅如花,尘寰尽洗,万里玄霜,且平时在诗社里填词作诗,令人想见黛玉之风。我本来也就是个诗词古风爱好者,少参加所谓诗社活动,今日得见,感叹家风传承不假,一个人爱诗已是难得,如果有人一起应和,互相学习提高,自然有所裨益,且浮生不为虚度矣。
正遥想至此,忽然通知我们入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电视上可以看到的场景,但现场观感还是有所不同,四周上下、整个地板都有显示屏,而我们必须坐在制定的硬蒲团上。流觞曲水,看似雅致,但坐在蒲团上颇为不自在,长期坐容易导致腰肌劳损,何况我辈久坐办公室之人。
现场有不少录像镜头,其中有一个颇为神奇,由几根绳索吊着,可以上下左右自由移动,特别适合各种抓拍。中心是一个圆形舞台,两位导师坐在一端,选手站在另一端,中间还有个可以显示字的圆形屏幕。
来到这里便颇有些不自由,尤其是上卫生间也不得随意,需要配合节目录制情况。现场暖气时冷时热,加之我老婆之前建议我穿个小短裤上场,结果导致我一阵寒意,小鼻炎又加重了。
第一次讲了一些规矩而已,随后开始抽签决定明天上场的人,我们没有被抽到。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次来的四十几组家庭,不能都上,需要由抽签决定。如果抽签抽不到的家庭,就没有上场机会,只能在台下坐着。这也是为了节目录制的需要。
第二天录制的时候老婆不在,颇为凄凉,节目组帮我“重组”了临时家庭,旁边那位姑娘看来学问也蛮深,台上在比的时候,我们偷偷在底下讨论,每次她发现自己比台上选手反应更快时,便特别兴奋。而且这姑娘第一期的时候就来了,所以了解一些情况,其中有些趣事,尤其关于小快手和那对农村姐妹,姑娘说那对姐妹看起来云淡风轻,却能轻轻松松斩将过关,果然如此。
看了那对北大姐妹花,特别为她们惋惜,可能是我们都有种名校情结吧,名校并不意味着什么,可是名校再加上青春,总会给人一种天之骄子的感觉。我毕业于南方一所美丽的学校,至今已近九年时光,所以对于校园那种青涩,而富有活力的精神状态,特别羡慕,几回在梦里也常常回到校园路。想起杨柳依依的香径,想起四载情谊的同学,想起点点丹心的凤凰花,想起潮如天籁的海韵,想起月白风清的轻快木栈,想起那个心情狂长喝醉流泪的夜晚,想起那一片曾经属于我们的不变的赤热的天空,生命在道别的路口送走了你我的眼泪,岁月仿佛总是在离别时散发出酒的香醇和苦涩。
这次天南海北的相会,也是一团火焰的交会。因为有爱,所以我们来到了这里,这爱就是我们对古诗文的爱。人生总在回眸与擦肩中错过,谁又会在下一个路口等待我们?古诗文对于我们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留待后面回答。
又过了一天,认识了一位年轻的“老中医”和她学中文的妹妹,她们很认真地在准备,在她们想苏门四学士的名字时,忽然有一位高人帮她们指点了下,后来才知道这位阿姨之前参加过“中华好诗词”节目,好像是第三季的亚军。又认识了第一次在车上就见过面的孙大叔,他自己会填词,而且至今已填词逾千首,非常有创作经验,词风幽默洒然,有句“运气难如意气高,堪怜诗草没尘嚣。深知把戏非儿戏,不敢熊腰撼楚腰”,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两位高人都没有抽到上场的机会。这天夜晚要抽取第二天可以出场的人,我们特别紧张,因为这次没有抽中意味着这期就没有办法再上了,但导演又说抽中要保证下去有空过来,因为你可能会成为实时擂主,下一期还要再过来。几天的“坐班”已让我有些神思恍惚,看曲水流觞仿佛在梦中,像在银河口上,彻夜捕抓星辰如鱼。所以抽签时既有淡淡的盼望,又觉只能随缘了。抽了好几组,临近最后一个号了,还没有我们。看着一些熟悉的人已经被抽到,老婆又不在身边,心想这次旅行恐怕就要“打酱油”了。正这样想的时候,最后一个抽中的正是我们!
有时候想寄首诗给自己的心,不知道是否已经归隐了,还是依然有梦想的悸动。不管怎样,还是欣然接受了还有一次上场的体验。回来跟老婆讲,她也大吃一惊。于是她继续大背古诗词。我跟她对了几个字,感觉她反应很快,应该没有问题,于是就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夜香甜。
但据老婆说夜里孩子又哭闹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老婆特别困,因为已经习惯了午睡。我们化完妆之后就在休息室等待,休息室只有沙发,而且人多,没法休息。这时又认识了一位核能女博士,是理工女却喜欢文艺,有点共鸣。因为我也是一个理工男,却喜欢文艺。经历都类似,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都是在报考志愿的时候,考虑到就业和家人的期望,选择了自己并不清楚的专业,从此没有办法专业地去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人生有时就在这一闪念之间。而越是没有握住什么,越是想在某些时候握紧,这可能也是一种兴趣的动力。有时安慰自己,兴趣只是兴趣而已,有时又想像高更一样,褪去在世俗生活中的一切,去塔希提追寻他艺术的芬芳。我常常不知道在这浮生里,什么时候会真的让自己这个被社会强加的身份死亡,去过一种真正从心所欲的生活,如今还是活在限制当中,时时以一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安慰自己。
当天晚上的第二个才是我们,经历了困倦和鼻炎之后,我们的状态很一般,加上第一次面对镜头,多少都有些紧张和僵硬吧。记得主持人问我几个问题,我有时只能回答“还好吧”,让老婆都伤心了。最后一个“放”字难住佳人,老师说当时捂了下心口,确实这是我的常用动作,在舞台下为选手着急时也会忍不住这样。因为之前在宾馆和她对过的,感觉还可以的啊。确实是遗憾。末了主持人问我的时候,我有点想起了“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故事,于是便青春作伴,宛转回乡。
快如流星,原指望思想的金箭在赛场驰骋,无奈却折戟沉沙,落地熄火。都不知道如何结束的。事后老婆和我都跟导演说能否剪掉我们的镜头,但导演组自有安排。之后我们都很为此事纠结,感觉丢了单位的脸,砸了人民警察的形象。
第二天又是我一人坐班。中间有一阵停电了,反而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花絮。大家因为无聊,在走道里唱歌跳舞,好像一场联欢会。这个时候,脱离了赛场的人们,才是真实的人们。他们自在的聊天,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展现奔放的才艺,散发青春的温度,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这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已经几天了,交流却还偏少,唯有这种突然停下来的时刻,我们才会真正认识我们眼前的陌生人。
有一个姑娘唱歌特别好听,我静静地录了下来。但我自己因为昨晚的囧样,羞见江东父老,也不知道跟人说些什么。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段焰火,在平静中如雪花满心,淡看江湖。当然,还因为身边没有那个平时喜欢逗逼补刀的老婆。
一枚红叶,几张信笺,我们出发没有终点,也没有离歌。默然不语地,我坐在台下,欣然台上人的风采,有时会感叹如果能进到下一轮会有更丰富的体验,因此遗憾会袭上心头,让心灵流浪当下。
再一天,因为说有可能要采访,我又跟老婆说没几天了,咱去认识一些朋友吧,所以她来了。李家孙女送给我们一枚绿色的书签,上面有贺铸的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里面有个“梅”,恰合江南风物。贺铸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词人,他的词音韵和内涵兼美,且继东坡之后,作黄钟大吕、天风海涛之声,婉约时又令人动情,如这首词。特别喜欢他的《六州歌头》。我认为他是一个奇男子。
相谈渐渐短暂,渐渐有离别的意思。夜里有人组织大家一聚,恰好那天是老婆的生日,我本想陪她一起度过。寻思再三,不如与朋友们最后一叙,明日回乡,不知相见何夕。所以在多情的夜晚里,不去想未来如何漫漫,任海风徐徐拉开昏黄的灯光,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再接龙诗歌,喝了一点点酒,一夜无梦。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万物依旧东流,只能“挥手自兹去”,只能“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再相会只能在虚拟的群里了。
回顾这一段旅程,首先要回答的是诗书对于人这一生的意义。先从大的方面讲,西方文明伴随现代化的过程席卷世界,形成一种注重实在果效,追求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风气。过去我们文化留下来的很多东西,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所以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导致近代以来我们落后挨打的局面。中国古人有如公孙龙懂逻辑,有如墨子懂技术,然而都没有人像欧几里得一样,从几个公理推导出一个体系。这是我们不如西方的地方。然而,从生活的质量、生命的体验来说,我们不输于任何一个文明,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诗文就是一个印证,一道文化长河里的共同记忆。
历史宏观的只有叙事,只有英雄伟业,当然也有令人不齿的乱臣贼子。但回过头来,有谁知道那些历史人物在经历这些事情时,他们真实的心情?他们对于生命的感觉如何?叙事只是很表层的一些东西。但是诗文知道。透过“时不利兮骓不逝”,我们可以了解西楚霸王那一刻的无奈;透过“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们可以了解刘邦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通过古诗十九首,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一些平凡的人,他们理想的幻灭,他们流浪无依的生活,他们对于爱情和家庭的向往;通过《氓》这样一首诗,我仿佛已经看到古往今来一直在上演的家庭伦理剧;通过《短歌行》,我们才真正了解曹操横槊赋诗时的心情;通过《岳阳楼记》,我们了解士大夫的情怀;通过《归园田居》,我们了解隐士的心境,他其实还是心系天地的;通过《虞美人》,我们可以了解亡国之恨;通过《长恨歌》,我们可以了解超越时空、地位、名利的爱情……我们不可能都去经历这样的人生,但这些经历在我们的心中有共鸣,因为他们触动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被科学视为某种标本,但他们来到这世间时,他们有着怎样的悲欣交集的体验呢?即使是英雄,对天来说也只是小孩。面对生命错落的安排,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你会有着什么样的心情?
同样性质的东西会因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这就是爱。换言之,如果读了一首诗歌你特别有感觉,时隔多年还特别有印象,这就是与你生命共振的事物,甚至对作者的身世你也会感兴趣的。因为“诗言志”而已,而“志”与个人经历是互为表里的。天地悠悠,宇宙茫茫,能有几人与你相应和?“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再说回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我们常常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失掉了什么,其实不是什么别的,正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灵魂在一点一点流失掉,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我们曾经有独立的思想如同星辰,可以扩展到整个大地和天空,如今却甘于活在虚无和实在的现象之中。生命需要一种仪式去脱离实际的虚荣的功利的拘束,去唤醒本真的纯洁与芬芳,我相信品味诗歌之类的艺术就是这种仪式。
而当今文化媒体的表现形式的很浅薄的,尼尔·波兹曼早已指出,我们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那些深刻的文化已经渐渐被肤浅、麻醉的文化所取代,再配合日复一日定制化的工作,人类已经麻木、物化,接近机器而又空虚烦躁,找不到生命的支点。就像我前面回顾自己的生活,热情渐渐倦怠,乃至于停滞,人们具备语言能力,却只局限于陈腐、平庸的交谈。这样活着,如同异乡人一般。在这种消磨中,必须找到艺术的灵感去升华。
现代文明精心炮制了许许多多的物质,有些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比如电饭煲、冰箱。但是人类最喜欢的,还是自然、混沌的宇宙中的事物,“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自然之物总是能跟我们的心灵相应,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诗歌都描述自然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原因。“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昨夜西风凋碧树”,自有惆怅之感;“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自有悲壮之情;“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自有乡野之趣……秋思之祖,把几个景物连缀,自有秋思;不独景物如此,《贺新郎·赋琵琶》一词,将琵琶有关的故事连缀,自成兴怀之叹,烟灭之慨。万事万物,自有灵共通。而生命,需要这种性灵的艺术。
“贺老定场无消息”。不知此时此刻,你还记得当初的素心吗?你说你不要被这个世界同化了,你说你依然能够在浊世间持守你的原则,一天又一天,一年过了又一年,风吹日晒,容颜都在转变……你曾说自己要于诗书中笑傲江湖,你曾说你要参古仁人之心,你是否真的得此自由了呢?还是你依旧在为蝇头小利、蜗角虚名在奔波,为了那么多你自己也说不清数不尽的责任在奋斗?你是否还有一点梦想的悸动,是否还有一点孤傲的个性?生活磨平了你吗?你是否还记得当年你是多么冲动的一个人啊?你是否还像过去一样带着一颗欣赏美的心在活着呢?或者你也是匆匆忙忙,再不看路边的一花一草?懂得赶快生活,却忘了如何生活?“弹到此,为呜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