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炼,情景逼真,引经据典,以古论今,读完仍觉回味无穷。他的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深意,需要我长时间的琢磨和领会。先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消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可以说,他是一名真正的英雄!好多观点,至今都在警醒我们,提醒人们做一名光明磊落、热爱祖国的人。
《长明灯》中“沉默像一声清磬,摇曳着尾声,周围的活物都在其中凝结了。但不一会,就有几个人交头接耳,不一会,又都退了开去;两三人又在略远的地方住住了。”这简短的几句话,勾勒出的情景就像在读者眼前发生的一般。
《孤独者》中“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读来仿佛与鲁迅先生有了相同的轻松感受。
《弟兄》中张沛君的那副虚伪的兄弟情,从他的动作和梦境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反而不如秦益堂家那种兄弟之间斤斤计较而打闹来得真实。
《琐记》中的衍太太是先生第一位抨击的人。“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是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接着读下去,才明白这位好心的太太心眼多么狠毒!
《采薇》里的两个人物伯夷和叔齐因决心不食周朝粮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鲁迅先生以他们为原型,并不是让人们学习他们的骨气,而是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
《中国人shi掉自信力了吗》用开篇一句话指出中国人表现出的三种态度。
1.盲目骄傲,夜郎自大。
2.盲目崇拜,借助waiyuan。
3.今不如昔,祈求其他的东西。
为了让我们的国人能够及时醒悟,先生运用仿拟的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犀利如刀。对待敌人和人民完全是两种态度。这种手法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也展示得很明显。
有关提醒女性觉醒的文章是《娜拉走后怎样》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许多女性的深思。女性要想独立,就得在经济方面获得自由。他告诫妇女不要把自己陷在小家庭里,要参与社会活动,不把婚姻当成女人唯一的事业。这些观点到现在都很有意义。
为了进一步起到效果,先生后来又写了一篇小说《伤逝》,用故事的形式告诫女同胞们做一名精神上站立起来的人。
以前学习先生的文章都是在课堂里,老师通过一句一句的分析和解释它的社会背景,以达到让我们理解和领会的目的。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为了做题和完成老师作业而学习。什么背景和写作目的,仿佛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如今,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才真正懂得了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鲁迅先生是一位正直、善良、冷静、敢说真话的人!他的笔锋是冷的,可心却是热的。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ying的,……”
我想,通过阅读,我们虽然没有先生那么高的水平,起码可以警醒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枉学习一回先生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