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的婆婆是典型的囤积癖。
新鲜的水果买回家,她要收进冰箱。每次只捡快坏掉的吃。决不允许其他人随意地吃。
同事带回家的东西,无论吃的还是用的,只要能够存储一段时间,她都悄无声息地收起来,直到其他人都忘记,直到她自己也忘记。
最令人受不了的是,她喜欢囤积塑料袋。家里的塑料袋囤积了一大堆,同事怀疑,有的塑料袋估计已经囤积了十年之久。然而,如果其他人需要的时候拿一个用,轻则要承受她的白眼,重则要忍受她的谩骂。
只要别人用了她的东西,或者她不得不使用了自己所囤积的物品,她的心里就会很难受,就算那仅仅是一个塑料袋,就算她囤积的塑料袋已经老化掉渣。
囤积癖是我给她的定义,因为她是我所知道的人当中最当得上这个名的人。不过,囤积癖也并不总是以如此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它甚至就潜藏在你我这种自以为正常的人的行为中。
当我认真细读《断舍离》这本书之前,并不认为自己有囤积癖,也未曾认真思考过,自己内心总是存在的一股沉重感竟然是闲置物品所带来的“怨念”。它虽然不明显,但却多多少少影响着自己的生活。
杂乱的房间,甚至都让自己不想踏足;凌乱的衣柜,甚至都让自己没有打扮的冲动;纷乱的思绪,甚至让自己停滞了求知上进的脚步.......
是什么让我们囤积了如此之多的物品?而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书中提到了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我觉得普通人的囤积癖,这三种原因多多少少兼而有之。
就如我的父母,他们是生活习惯很好的人。家里的物品分门别类储备齐全。
同时,他们也是很节省和节约的人。洗衣服的水要留着冲厕所;洗菜的水要留着浇花。一个纸箱可以装满垃圾再扔掉;一件旧衣服可以送给乡下的亲戚。
但凡我想扔掉一件不用的旧物,他们总是会问:怎么要扔掉呢?坏了可以修啊!
如果回答说不想要了或者不需要了。
他们便会指责:太浪费了。多可惜啊!
觉得可惜,是阻止我们放弃闲置物品的最重要的一种心理。然而,《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却认为,“可惜”成了很多人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不是真正的对物品的爱惜之情。因为物品要尽其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而觉得可惜,恰恰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物品上,思考的主角是物品而不是人。是因为物品还能用,而不是自己需要它。这种心理往往把物品凌驾于人之上,久而久之,否定了自己的价值。难道我们自己的价值还不及一件闲置的旧物吗?
断舍离我们的父母辈、祖父母辈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对物质匮乏的恐惧植根于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潜意识中害怕需要用的时候缺少相应的物品。
因此,家里囤积了过量的卫生纸、洗衣液、棉被、牙膏、肥皂、购物袋......尽管家门口就有便利店,尽管大超市距离家也不过几百米。
因此,冰箱里永远塞满食物,冷藏室堆满蔬菜、水果、鸡蛋,冷冻室塞满速冻食品和肉类。
这种情形有些令人哭笑不得,因为我们一面指责着网络上真真假假的诸如“僵尸肉”一类的食品问题,一面又自己制造着“僵尸肉”。
而《断舍离》告诉我们,要关注当下,要把选择物品的时间轴永远放在现在。不要为了小概率的突发情况,而准备一些一年或几年都派不上一次用场的物品。
我的奶奶常说:什么上市吃什么。
她是一位年轻时自己种地,年老后常年混迹于菜市场的老人。就算不用自己买菜,她也喜欢到菜市场逛逛。她的身体一直很健康,我们猜测,这得益于她喜欢吃应季食品的缘故。
现在想来,这种关注当下的理念,我们反而要多向她学习。
对于购物时对物品的选择,应该从重视健康及安全的角度出发,关注自身的需求,而不要掉入低价折扣的陷阱。
得益于父母的教育,我们这一辈也多多少少有些囤积癖。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继承父母整齐收纳的习惯。因此,凌乱的房间是我们这辈人的标配。这一点,从大学时候住校,看了无数光鲜亮丽的女生和她们凌乱的宿舍后,我就没有怀疑过。
我也曾试图学习收纳术,想好好整理自己的房间。衣柜太小,就再打一组大衣柜;书柜太小,就用纸箱装了多余的书放在地上;梳妆台太小,就买一个化妆品收纳箱......然而,添置的收纳越多,房间反而越乱。
直到看了《断舍离》,我才意识到,不是收纳不够,而是物品太多了。
不知道购买的物品会不会出什么问题而需要退换货,为备不时之需,把购物小票塞满了钱包;
买洗面奶赠送的化妆品试用装,总认为出门旅游的时候能用,然而,一年不能旅游一次,于是囤积了三四年;
淘宝上买的便宜衣裙,穿过一次发现不合身,退换麻烦,扔了又可惜,于是束之高阁;
学生时代留存下来的参考书,因为是书,扔之,心中总有愧疚之感,于是收起来眼不见为净......
当真正开始着手收拾,才发现,自己十平米左右的卧室中,尽然有百分之八十的闲置物品,其中甚至不乏没用的破烂儿。
尽管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年代,然而物质的充裕也让我们昏了头脑。当你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你不会烦恼,当有十个、百个直至无数个选择的时候,烦恼也就成倍数的增加了。
《断舍离》指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要想活得轻松、自由,就要提升选择力,学会在琳琅满目的物品中,放弃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通过精挑细选,留下自己真正需要、适合自己、而且喜欢的东西。
《断舍离》不是提倡让人过清简的生活,而是让人通过选择,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从而过上快乐的生活。
断舍离作为上班族的我们,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已经很少有机会逛一逛菜市场,也对收拾自己的家这种琐事失去了耐心,并且,也更少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
这也是我们很少关注当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现在”,我们越来越没有了清晰的概念。脑袋里充斥着各项工作任务的deadline,眼光永远放在不远的将来。
平时工作压力太大,周末或假期就无节制地疯玩。然而,看上去是放松地“嗨”,却并没有解决掉内心的压力,反而让自己精疲力尽。
因为精力有限,而想要的太多。
也想要事业有成,也想有一技之长;也想要漂亮的容颜,也想有完美的身材;也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也想多交朋友扩大圈子......
然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做的又是什么呢?
不妨且静下心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房间,扔掉闲置的破烂儿的同时,以整洁、舒适、美观为标准,打造自己的自在空间。
同时,也扔掉凌乱的思绪,认清自己当下需要的是什么,理清自己的人生目标,更专注而坚定地过好每一天。
中国画中有一个概念叫“留白”。山水画中的留白可以表现空阔的水面,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动物画中的留白不仅突出了主体,也让主体有了自在活动的空间。
而《断舍离》就是让为繁重事务所累的我们整理居住的空间,整理思维的空间,为自己的生活“留白”,从而过上写意、自在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