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上半年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看完后感触很深,颠覆原来的读书记录观念,重新建立读书笔记系统,现总结如下。
本书宗旨:让读书“过目不忘“!
本书理念:有目的性的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价值。
一、工具
厚厚的笔记本
笔
我用的是活页本,这样方便整理笔记。另外,买了一个喜欢的本子皮,天天看着很开心。
笔记本提倡“信息一元化”,与书有关的内容都记在这个本子上。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那就是没有。
“信息一元化“技巧:
①可以写任何内容。
②按时间顺序记录,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写法和空间也不区分。
③附上日期:最前方添加日期(统一格式),文字最后加条分界线。
二、读书的五个阶段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除了读书,都会用到笔记本
1、选书+购书
购书清单格式:书名/作者/出版社/备注(绝版,来自......的推荐,工作参考资料等)
列出读书清单→在书店确认→购买
我的读书清单在手机备忘录里,现在网上购书很方便,看到好书推荐,感兴趣的书,随手把书名写在备忘录里,空闲的时候在网上找一找,试读一下内容,觉得需要买,就点击购买。在备忘录该书名称前打钩。如果觉得“这本书不买也行”,就把书名划掉。
2、如何做标记呢?
①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②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读一遍。如果扔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角也折起来。
③标记。再重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④书写。再读一遍标记的内容,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
这样就相当于一本书读了四遍。正好矫正我读书时总怕漏掉内容的坏习惯。
3、“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①写清“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
②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
③摘抄+写评论。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接着,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摘抄用“○“表示,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标上“☆”。摘抄不要省略,保持原汁原味。感想不一定是成形的东西,写几句“好棒!”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
这个读书笔记的方法我现在用着很顺手,很方便,平时听课听讲座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我习惯在摘抄的内容后面加上页数,这样方便查询。
4、如何应用“读书笔记”写出“书评”?
双引号里的内容上述摘抄的“○”,其他内容则只是对☆的评论稍加修改。全文以书评作者的想法、解释和自己对书的印象为主。
比如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就算是书评了吧。把写的读书笔记的顺利重新结合整理,按照我自己的思路输出。
5、重读笔记
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把计划写在笔记本里。也可以规定自己“笔记本用完后一定要重读”。重读也需要独处,推荐在自己家或安静的咖啡馆。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要多思考怎样写能更方便日后的阅读。
一定要重读,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6、怎样快速在读书笔记里找到需要的内容?
①在“用过的内容”那一页贴上便利贴。
②把书名写在封面上,或直接把书腰或书签贴在封面上。
③首页写目录,相应书页边缘贴标记(用于10本读书笔记以内的笔记本)
④电子版信息,输入的信息依次是笔记本编号/读书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关键词
三、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1、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
2、多读百科全书。
3、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
4、书店里不只有新书旧书,还会有意外发现。
5、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6、把没读过、没做过读书笔记的书都堆起来,读过的就放在普通书架上。
7、把名著放在枕边。
8、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9、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10、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轻松。
11、杂志要边读边撕。
12、不能小看的有声学问。
13、准备一直你想珍藏的钢笔。
14、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15、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16、用复印机让读书更方便。
17、用“独创版权页”记录数的履历。
18、书与笔记交叉使用。
19、把书架分出“爱读书”“废弃书”“读书笔记”三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