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读书
读《南明那些事儿》有感

读《南明那些事儿》有感

作者: 刘宗扬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17:30 被阅读0次

        自从北京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到永历帝被吴三桂勒死于云南。南明总共存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读这段历史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很大的压抑感,愤怒感。

        南明其实有实力有机会与清廷划江而治分庭抗礼,但却在一次次内耗中消磨了有生力量。不由得想起一切皆是气数使然,非有雄主不能扭转如此之颓势。可惜无论是弘光还是永历皆非明主贤主。

        即使没有雄主若有一班贤臣忠将,南明其实也可立足于长江以南。前朝前有西晋衣冠南渡而有东晋以延续汉人皇祚,后有北宋皇族南下创立南宋以保有汉人江山,都与诸大臣团结一心有莫大关系。南明群臣狗苟蝇营争权夺利,虽有张煌言等人的忠诚不屈,却无人能引领群臣力挽狂澜。

          后期虽有李定国两厥名王,众望所归,怎奈一方面李定国在处理孙可望余部的问题上犯了错误,使不少部队倒戈到清廷的一边;一方面,失约、自私的郑成功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图扩大自己的地盘,置南明朝廷与光复失地于不顾,致使两大反清集团不能东西夹击收复广东、湖南将南明势力连成一片,最终被清廷各个击破;另外,后期李定国的势力已经远远不如清廷,南明的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所以南明最后的希望也只是昙花一现,令人惋惜。

            究竟南明该怎样做才能稳住江南进而反攻清廷光复大明江山,光复汉家山河呢?

          自从被众臣拥立为帝继位南京后,朱由崧一直盘算着该如何应对当前危险而又复杂的局势。身为太祖玄孙,肩负汉家河山的重任,朱由崧下定决心要重整旗鼓夺回祖宗江山。

            朱由崧决定要建立自己的一套文臣武将班子,使这些人效忠于自己,能使他们如指臂使般运作。明朝的灭亡与文臣间惯于争吵而无人干实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弘光帝决定逐步裁撤这些人,并提拔既忠心又勇于任事的人才。

          而当务之急却是稳定人心,人事之任免只能暂且搁置。弘光帝召集朝会,内阁大臣,六部之尚书、侍郎、郎中等中央官员悉数到场。此次朝会,弘光帝重赏了有拥立之功的各大臣及手握重兵的四大总兵,不仅财产赏赐丰厚而且各有晋爵。其他臣子也各有赏赐。如此一来群臣个个心中欢喜。

          之后弘光帝激动的说道,“朕于国于民于社稷无尺寸之功,忝于此位,闯贼、清虏狰狞于北方,荼毒生灵,北土陷落,先帝罹难。当此国家危难之际,朕唯有与诸位同舟共济,拯国家于危亡,救黎民于水火,他日功成之日,定绘诸臣画像于凌烟阁,享万世之盛名!”

          群臣大呼,皇上圣明!而诸臣心里却是各有盘算,有人感动涕零,不能自已;有人面无表情,却难掩振奋;有人环顾左右,心神不宁。

          群臣之心只能算是暂时稳住了,弘光帝从没想着这群大臣都能忠于自己,诸臣仍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李自成的大顺军已被清军击溃而逃窜回西安老巢,北京被清军占领。接下来清军很有可能兵分两路,一路追击李自成残军,一路南下直扑南京,不给南明任何喘息时间!

            弘光帝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布置南京城的防务问题,四大总兵手握重兵是布防的主力。但四人却不值得信赖,情况危急时很有可能倒戈。从长远来看,弘光帝必须要建立完全忠诚于自己的部队,选将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他想到那日朝堂之上有一人目光坚毅,而眼睛隐隐然有泪光。此人必为忠诚报国之士!

            弘光帝了解到此人名叫张煌言,于是在一日夜晚秘密召见了他。两人畅谈许久,弘光帝只觉有相见恨晚之意,而张煌言早就有报国之志,更对皇上的一片求治图强之心感佩有加。

              第二日,弘光帝以加强南京防务为名,提拔张煌言为兵部右侍郎专职招兵练兵事宜。不几日,张煌言招兵两万人,弘光帝命张煌言细加挑选只要朴实健壮的农民,商人出身,逃兵等一概遣散,最终剩下一万六千人,弘光帝又从中挑选出一千人充当自己的贴身亲兵。弘光帝将张煌言引为亲信,也将这一万六千人寄予厚望。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南明那些事儿》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zz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