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一是过分溺爱,孩子成为全家人生活的重心。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不少家庭培养出了一批小皇帝和小公主,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二是过分严厉,甚至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924997/fa8bfe74ebc3a23b.jpg)
微博上有人说“不喜欢太不懂事的女孩子,毕竟独生子女没有任务特权,再会做人不会做事不懂事也没用,不讨喜。”看到这个评论亮了,有人说许多独生子女,长大后似乎有一通病:想法大行动小,承受力弱依赖性强。更有甚者总结出来了独生子女的七大通病:“独我”行为;窝囊好哭;心理早熟;肤浅的知识;神经质,喜怒无常;身体和心理的娇气;性格孤僻。
拜托!从小大人去工作一个人待在家里自言自语自娱自乐,那时候网络还没有普及,还好没有得孤独症抑郁症。
很多人希望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样不用抢遥控器可以独得恩宠,以为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里惯着,个个都是小姐脾气公主病。谁说独生子女都得是少爷公主,从小到大可能他们比其它家庭同年龄阶段孩子更懂事。我们都见过任性的非独家庭的孩子,也见过从小就很孝顺的独生子女。爸妈会告诉你,家里就只有你一个孩子,要学会谦虚多交朋友,这样以后才会有帮衬。
寝室里有两个都是独生家庭的女生,其中一位女生做事认真爱追剧,被子叠的一丝不苟。另外一位从小被家人宠着从来不缺零食,星期天躺在床上看片从来没起来过我们都见过任性的非独家庭的孩子,也见过从小就很孝顺的独生子女。两人的床挨着一起,因为床上挂的衣架钩到另外一位的头发,两人大吵一架。这一现象跟一个人从小所接受,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有关,自幼时大脑就接受了太多来自父母的思想和要求,行动力上却被来自父母溺爱下的代劳而阻滞。有人因为独生而更懂事,有人因为独生更傲娇。
“有些事情,我还真希望自己不知道,一旦知道了就再也任性不起来了。”
作为独生大军的一员,深深地觉得被禁锢了十多年。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很远的城市上大学,认为从小到大父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意志太多,背负的太多。实在不想在父母的面前生活下去,一个人走南闯北,背井离乡。
离他们越来越远,发现他们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以前开玩笑的话被他们当真,我好像真的是个不孝顺的孩子。
但是北野武说:“把不能原谅爸妈挂在嘴上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小鬼。” 每个人都想当一辈子的小鬼,但又都不可逆地长大了。
我们是独生子女,
从小一个人长大;
能和自己玩一整天;
有清晰的个人空间;
有更高的自尊。
其实我也是这千千万万个独生家庭的一员,小时候爸妈有一个苹果会都给我,不想其他人家的孩子还得分给弟弟妹妹。可是就是这样,在十八岁之后,我还是一个人背上行囊,头也不回地去了一个离家一千八百多公里的城市读书。
远离那个舒适的窝让我有了自由感,我永远记得妈妈说希望我的人生不要像她一样。爸爸说希望我和他不一样。我没有责怪他们强加于我身上太多,而是无能自己活不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两天一个电话,亲密而不亲昵,客气而不疏离。离家以后我还是父母的乖宝宝,只是有了更多的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用征求他们的意见,当然这类事情不用问他们也会支持我。但是没有了这道程序,我会觉得更自由。一直生活在他们身边,没有被惯出一身娇脾气,反而谦恭地没有气场。他们希望我过得好,又不希望被人欺负。
想起很多事,想说点什么写出来的又不是心里想说的,想要有个兄弟姐妹,这样的话无论怎样这个世界同龄人中,都不会只剩我一个人吧。好害怕这样的自己,这样的我将来如何只身一人走南闯北。
何必对生活太谦逊平等,不卑不亢,完美的刚刚好。
适逢其下的那些善良和恩惠,何必要在众目睽睽下显露。
不喜欢谦恭的没了任何气场的姑娘,或者请以骄傲的姿态活着。做个难相处的人,尽情尽兴的给讨厌的人甩脸子,光明正大给喜欢的人说情话,情愿少活几年,只想痛快一点。
笑要大声笑,哭要躲着哭,这样才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