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婚姻育儿
这样的老爸,请给我来一沓!

这样的老爸,请给我来一沓!

作者: 8ab1b259aed0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23:01 被阅读53次

    现代人讲求富养孩子,如何算是富养?给孩子富足的生活,让身边不缺好物?还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对她们有求必应?

    其实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养。

    当她们博览群书,不会被几句惹人的情话迷惑;看遍世间百态,不会被一叠叠钞票诱惑;历经沧海桑田仍保留一颗豁达的心来感受世间的美好。

    真正的成熟,是在历经磨难之后仍笑对生活,潇洒的说一句:那都不是事。

    01

    乐嘉女儿灵儿

    近日,有关乐嘉带四岁女儿徒步穿越沙漠的事件引起多数人的关注.

    有些人支持乐嘉的这一做法,而有些人则表示反对,尤其是妈妈们,更加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状况。

    作为父亲,乐嘉有过担心,有过徘徊,但最终下定决心选择带着女儿进行这样一次体验。

    他这样做肯定是通过充分考量的,否则他老婆也不会同意他带女儿以身犯险。

    首先:乐嘉带着灵儿徒步的沙漠是位于甘肃张掖高台县,属于戈壁沙漠类型,并不是腹地无人区,食物和水都能及时补给,并且是团队出动,一路上都能相互照应。

    4天走76公里,平均每天近20公里,组织者殿生是徒步行走世界吉尼斯记录创造者,这是他专门以亲子主题组织的一次活动,参加者都是家长和孩子的组合,只有灵儿是全团年龄最小的一个而已。

    一天20公里的路程,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并不是没有可能,而且这是一专业团队,后备能量准备充足,不会有前途未卜的风险。

    既然以亲子为主题,苦肯定是要吃的,但重点不在于冒险,而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家长和孩子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更准确点说这是一种别样的旅行方式,只是比其它的旅行多一些艰难的坚持和意志的磨砺。

    其次:灵儿在两岁时父亲已经带着她开始自驾游,三岁以后就带着她到处流浪游荡,所以对于吃过苦,受过磨炼的孩子,这次的沙漠之旅对她来说,是将以往的强变成更强。

    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她的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度关心孩子做一件事情是否出于自愿,体验是否轻松开心,却往往忽视人性之中的惰性。

    未成年的孩子,她是不完全行为能力人,在心智成长和决策上需要家长参与。

    放任孩子自由成长,他们就会像不被修剪的小树一样,枝杈丛生,最后只能成为一堆等待燃烧的柴火,难以成才。

    孩子的世界需要引导,只有经历成长的磨砺,孩子才能更好的胜任未来成人的角色,不至于在脱离父母的庇佑之后,遇到困难选择逃避。

    陪着孩子一起,在孩子选择退缩时给予及时的鼓励,一路有父亲的陪伴,灵儿在克服困难的路上更有信心,经历苦痛之后到达终点获得的喜悦才是最有成就感,发自肺腑的快乐。

    这次非凡的旅行,在灵儿幼小的内心种植下的不仅仅是一种经历,更会是她遇事不服输、坚持到底的精神动力。

    相较于那些不断督促孩子学习而自己却时刻玩手机的父亲,乐嘉简直是父亲中的战斗机。

    02

    林徽因和父亲

    父亲思想的深度决定孩子明天的高度。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就是这样一位有深度的父亲。

    他把女儿视作知己,不仅与她谈诗论事,更带她游历欧洲,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开阔眼界,增长学识。

    即使在那样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他依然专注于女儿自身的教育培养,正是由于父亲的远见和智慧才成就了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天资聪慧,早早被父亲启蒙读书,6岁便能识文断字,开始为祖父代笔给父亲写家书。

    我们6岁时大多还在学前班,字母熟悉就不错了,字根本不识几个,更别说写家书这样复杂的差事。看来家庭的前期启蒙格外重要。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看来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原始积累,所有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1920年,父亲林长民将赴欧洲考察西方宪法并在英国讲学,便决定带16岁的林徽因一同前往。主要目的是让她增长见识,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林徽因跟着父亲旅居国外一年半,游历了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伦敦等地,被异国那些从未想象过的美丽征服了。

    在伦敦,林徽因经常以女主人的身份加入父亲的各种应酬,由此与众多文化名流有过接触,扩大了人际圈子,视野更加开阔。

    林徽因的建筑梦想也是在这里开启。黛丝是父亲好友柏烈特医生的女儿,和林徽因同岁。

    黛丝对建筑的热爱感染了林徽因,让她明白建筑和盖房子不完全是一回事,就像诗歌和绘画一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是具有灵魂的一项艺术。

    而林徽因超强的领悟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获得了黛丝这位知己的肯定,并相信她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的确,后来的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在建筑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更重要的是她的爱国情结也是受父亲这位先进人士的耳濡目染,在民族大义面前,始终和国家站在一起,没有选择逃离,甚至为了保护国家建筑文物敢于向搞破坏的当权者叫板。

    如果没有父亲的高瞻远瞩,带她走出国门领略世界各国的先进思想和文明,出生于1904年的林徽因也许只能成为固守封建思想的良家妇人。

    她不会成为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的知识女性,更不会赢得诗人徐志摩的一生惦念、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一生爱恋和哲学家金岳霖的一生守候。

    是父亲开明的思想让她拥有了开阔的胸襟和丰富的阅历,即使经历大风大浪也依然屹立不倒,始终坚持最初的信仰。

    03

    成名后的郎朗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中获得,他必然伴随着身体的历练、内心的酸楚甚至生命中情感的缺失。

    钢琴家郎朗三岁开始学弹钢琴,很有天分。他的第一位老师朱雅芬教授便告诉郎朗的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到北京去。

    之后,郎朗的父亲郎国任便决定卸掉公职,陪儿子离开沈阳来到北京,租住在一个破败不堪的小区,而母亲则留在沈阳赚取一家人的生活费及郎朗学琴上的开支。

    这样的分离持续了8年。为了孩子练琴能够专心,郎国任甚至忍痛拒绝要来探望的妻子。因他明白慈母多败儿,要想成功,只能选择减少母子俩见面的机会,这样儿子才能专心弹琴。

    也许他的想法和做法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一个父亲在孩子身上甘愿做出的牺牲。

    对自己狠一点,未来的路才能比别人走起来轻松。

    幼小的孩子还不懂得如何对自己狠,所以需要一位严厉的父亲给予一些外在的干预,如果没有当初父亲的背水一战,现在的郎朗成名之路也许会多一些漫长的等待和艰难。

    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付出代价。就像《真心英雄》歌词里唱的: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04

    图片来源网络

    我的一位微信好友“王耳朵先生”,他现在是一位出色的青年作家。

    在他大二那年,父亲因为工程承包的失败,多年来家里常常负债累累。

    即使生活贫困,父亲依然没有放弃供养两个儿子读书的信念。

    为了凑够孩子的学费,一向刚正不阿的父亲甘愿弯下笔直的腰杆去奉承自己的老同学。

    两个儿子学业有成之后也特别争气的在省城安家,而且在各自的领域都小有成就,成为父亲引以为傲的资本。

    读书是给灵魂艺术的化妆,是叩开希望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医治愚昧的一剂良药,是实现一切可能的砝码。

    也许拥有怎样的父亲是我们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怎样的父母,让未来的孩子因为拥有我们而分外自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的老爸,请给我来一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ex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