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商隐十五日谈》:一部别具一格的李商隐诗传

《李商隐十五日谈》:一部别具一格的李商隐诗传

作者: 冷眼观史 | 来源:发表于2022-10-27 18:49 被阅读0次

近日,观止读书会以“一部别具一格的李商隐诗传”为主题,在各大社群进行了《李商隐十五日谈》这本书的线上读书会分享活动,共有1500余位会员参与,反响热烈。

李商隐一生都在向李贺学习和致敬,而从表象上看来,前期作品呈现得更为明显。

青少年时,李商隐主要依靠吸取李贺常用的意象进行仿写式创作。比如,“白杨别屋鬼迷人,空留暗记如蚕纸”“粉蛾粘死屏风上”“香桃如瘦骨”等,但效果并不太好,钱锺书认为都是“酸肌刺骨之语”,换句话说,这些句子追求的是一种相对低级的感官刺激。

在这个阶段,李商隐学的是肉而不是骨,但李贺的作品最可学的部分在关节,即要如何支配这些内容。

但到后期,纯从完成度来看,李商隐的作品就渐渐超越了李贺。李贺的诗歌一直在探索和拼抢,处于博下一城是一城的状态,而李商隐就没有这种紧迫感。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沉稳,能从从容容地布局和构思,用完成一件好作品的态度去对待他的每首诗。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验,李商隐对李贺的手法掌握得日渐纯熟。他把李贺用介质来操控意象、重构时间的手法用进了他最擅长的七律中——我们知道近体诗的空间是绝对确定的,没办法依赖任何句法变化的加成自我调整,所以也最怕有一说一的表达习惯。而李贺这种穿越在光、影、声、色里,飘摇不定而虚实莫测的手法,却恰好能把近体诗的叙事节奏带活。

那些模棱恍惚的诗歌,也是李商隐沿用李贺的技术搭建的小世界——仿佛黄蓉的乱石阵和程英的土阵,见天资高下之别,但毕竟一体同源,也都能阻挡外人进入。只不过,李贺的搭建是基于他对诗歌的主宰欲望,而李商隐则只是单纯想造一间茅屋去安放自己的情感罢了。

当然,李商隐也没有放弃在李贺的主场——七言古体诗上向偶像致敬。比如,他的《燕台四首》,不但在句法和表达上传承了李贺的美感,在组诗的时间序列和篇章安排上,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李贺的十二月乐词。

总之,这就是李商隐对待前人的态度。他一直在用自己勤奋而绵密的努力,把李贺天才式散乱的一些亮点串联成了一套可学的方法论,并且最终达到了比李贺更能完整自洽的水平。……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对无人为李商隐诗歌作笺注不胜感慨,却也真正道出其作的晦涩难懂。

《李商隐十五日谈》是当代青年诗人李让眉对李商隐生平和诗歌的解读,十五讲中,文字质朴无华却也耐人寻味。

作者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李商隐的成长经历、出身仕途、婚姻爱情等方面,对其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和解读,并试图探究其对当代创作之影响的可能性。

李商隐是谁?他的抱负与精神追求是什么?是什么成就了他?他又成就了什么样的文学与时代?跟随李让眉的视角,读者自有一番深入浅出的认识、体悟。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李商隐的内容和故事,可以看看这本《李商隐十五日谈》,相信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商隐十五日谈》:一部别具一格的李商隐诗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ft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