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十五日谈》:别开生路的苦吟诗人
思衣谷
林夕写给陈奕迅有一首经典粤语歌《夕阳无限好》,该歌曲是为了纪念梅艳芳而创作的歌曲。歌词的主旨是珍惜眼前人意思,是很有激励人生的意义的。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歌曲的歌词是林夕引典之妙用,引典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乐游原》。《乐游原》与《夕阳无限好》都是有相通的地方,一方面都是写了黄昏的艳丽美景,都是表达了作者热爱生命、珍惜美景,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另外一方面除了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还有就是时代所发出的感叹,李商隐喟叹晚唐由盛转衰的客观事实,带有无奈感。而林夕感叹的是一代歌后梅艳芳的离去,代表着港乐一段黄金时代的离去,也有无奈感的。
事实上,关于李商隐的诗歌,除了《乐游原》是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还有很多其他诗歌值得大家细品的。那么到底李商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诗人,才能写出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诗歌特色的杰作呢?关于李商隐的人物研究历代大家自然后不同的看法,而这次作为李商隐为人为诗导读和研究,最近就有青年诗人李让眉带着她的诗人研究的新作《李商隐十五日谈》,来看看这么一位别开生路的苦吟诗人是如何炼成的。
该书是走十日谈的路线,每日一谈,为期十五日,就是有十五篇的讲稿剖析了这位伟大的苦吟诗人。其中第一日,就谈到了为什么是李商隐?这里作者就总起地说出了李商隐的诗歌特点,如作者赞誉他是有着精准和敏感的觉察力,自然就是能高超地利用词句排列和词性变化而达到好诗的境界,其中还包括他对诗的实、虚、疏、密都有精确的控制,一言而弊之,就是他是一个精致写诗之人,此外,他的诗歌特点就是足够让读者去理解和消化诗歌的本义,自然是有着朦胧和留白美的,如《乐游原》其实也是一首留白,表达美好还是不美好的东西,全凭读者的心境。这样互动性强的诗歌,是李商隐的隐形之诗歌美学。
第二日就谈到了李商隐的生平了,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十岁父亲去世,李商隐随母亲护送父亲灵柩回到故乡荥阳。童年的窘迫与对死亡的恐惧自然是支配这李商隐的一生,以及书中也提到他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郁郁不得志的人生和仕途。自然也影响了他的诗歌风格,于是有着沉痛感,以及有苦吟的苍茫感。
第三日就是说到李商隐身边人物群像,这其是就是说到了李商隐的朋友圈,如杜牧、温庭筠、令狐绹,书中的章节末尾作者也有心地附录了李商隐写给他们的酬诗,颇为有文人相爱相惜而又求同存异的君子如水之交。作者就从诗歌风格不同,论述了小李杜之间诗风的不同,如李商隐的文章诗作是文本意义大于表达意义的,因此我们读之是很有视觉享受的,是可视化。而杜牧就是意义大于文本。
另外说到与温庭筠的交情是很稳定和最深厚的,因为他们会相约去为朋友祭扫,正是他们共同奋斗同声同气的追求意象派的诗风,使得他们在各自的风格都成长很快,成熟的很稳健。另外也说到了令狐绹,就说到了如果不是令狐绹的帮助,李商隐后期的际遇会更为惨淡。由此可见令狐家族对李商隐是有知遇之恩,但由于其他客观原因,使得李商隐对令狐绹有心存感恩、愧疚、期待和失望的,其中比较喜欢作者以《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来说明他们的关系是比较有诗歌情感对位的,也就是他们的这样的相处,才形成这么一位偏向伤感的诗人形象。
第四日就写到了李商隐的诗学偶像了,这里就尤为谈到了他的偶像李贺了,如他前期作品就是学习李贺的,如诗歌“粉娥粘死屏风上”“香桃如瘦故骨”,但效果是一般的,因为只有感官刺激。而到了后期,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正式他对李贺的学习,把李贺天才的散乱的亮点重新整合,而系统地形成了一套可学的方法论,最终使得李商隐的诗歌比李贺更为完整和自洽。因为李商隐不仅学到了李贺的象,还能融和了自己的意,自然别开生路地形成李商隐自己的风格。
第五日就谈到了李商隐的情感。这里主要是两段情,一段是是他对女性修道者产生的朦胧情愫,另外一段是与王茂元小女儿的婚姻。前者因为有修道的缘故,使得李商隐在怼道教的审美的认同是与日俱增的,自然也影响到了他的诗歌创作,那就是将道教元素与意象都融合在诗歌中,如就有列举了《碧城》“玉轮顾兔初生魄”当然还有《药转》《圣女祠》都无比体现他的这样的诗歌风格的。
第六日就是说到了他的婚姻。这是比较比较凄惨的异地恋的爱情故事,并且悲剧是: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晏媄就在春夏间病逝了,这样思念和复杂情感,所写的诗歌就成为我们读到的一个情感真挚而带有忧伤的苦吟诗人形象,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夜雨寄北》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就很好传递一种相思苦,道出了背后李商隐和王晏媄的凄美爱情。当然这首是大家知道的了,作者就没有论述,而更为有张力地表现李商隐对丧妻的追思诗歌就是《房中曲》《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等,读之是令人动容和眼湿湿的。
第七日是就是对李商隐的名作《燕台》的赏析,这首诗歌是李商隐的自我总结,情感基调为幽、忆、怨、断,这诗歌也突出了他瑰丽奇特的诗歌意象美感。第八日、第九日是对李商隐的《无题》诗作的猜测,以及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的作品。继而在第十日就继续谈到了《无题》的中国审美,第十一日谈到了《锦瑟》近乎神性的诗歌风格。而在第十二日就也杨贵妃的故事,写出的《马崽》,就以感性的诗歌,去道出了贵妃失望和哀怨的最终遗言,自然也是以同情贵妃和玄宗的视觉去完成这首诗歌的。宣泄的都是借李杨爱情去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和同情情绪。
第十三日就是宗教基因和诗的演变。就历史纵观地说道了楚辞基于巫,王维的佛,李白的道,从而抛砖引玉地说出了李商隐是受过佛道两重宗教影响的。这就在第十四日宗教的后身与李商隐的变化说到了,正如前文有提到学道的李商隐,因为道教的典故是极大地滋养了李商隐的诗歌体系的,而道的意义是不同与李白的,李白的道是质,而李商隐的道是偏于文,也就是道在他的诗歌体系中是表象。而李商隐的佛,是与王维的佛是有区别的,王维的物我同寂,而李商隐是有情绪的,王维是以物观物,李商隐是以人观物,如王维的“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对应李商隐的“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就足以说明两者诗风之别。虽然李商隐没有被宗教说服,但宗教也深刻影响这他的诗歌体系,如道教带给了他丰富的题材,华美的文字之感,以及悲哀空寂的情感底色,而佛教则驯服了他撷取瞬间、定格世界的观察方法。这两宗教就是带给他很多实用的方法论,却没改变他的世界观,自然就形成他独特的诗歌语言。
最后一日是看世界,用李商隐的滤镜,就谈到了李商隐的诗歌美学是如何影响后代的,其中作者举了罗大佑的流行歌《你的样子》就是模仿了李商隐用梦的介入将自己的思念对象打散再组合,达到一种迷离恍惚的状态,这就是作者说的:意象与情感的双螺旋,是人类原始的思维基因。此外还列举了博尔赫斯的《有人梦到》,以及《这个杀手不太冷》,民乐《霸王卸甲》等,都是很有李商隐的样子的。当然前文提到,笔者以为,在林夕写的歌词《夕阳无限好》也是意象与情感的碰撞出来的迷离恍惚的状态,也是很有留白的耐人寻味和,发人深省的。
此书,作者通过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作品的解读,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作者从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讲起,每日一讲,共十五讲,描绘了其出身、身边人物群像、感情与婚姻,进而分析其诗作的美学内涵以及宗教对其创作的影响等。李商隐的诗歌美学是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的,深情绵邈,也有苦吟沉郁的,也有隐晦朦胧、迷离留白的韵味美,其中最大魅力在于,在他的华美的意象诗歌中,体现了诗在有我的情绪、情感、情思、价值观才是构建了李商隐最大的诗歌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