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五4月5号农历三月初一,清明。
清明节放假一天,可以不请假轻松寄托对亲人的哀思。还记得以前每每清明带着愁思必请假亦是:
双重心思寄心间,眉头紧皱两道山。
黄纸元宝摞成摞,故盼亲人接新钱。
每望一路软柳摇摆,或许这思念的心已藏在柳树之里。欲长大欲看透生死,愈行走愈觉生之必辉,才愈对得起泉下老人。既然生之何欲枯之,盛枯乃自然规律,悲痛渐弱。
每每清明必思亲,百年后转又思谁?
只待节气留清心,柳跨千年介子推。
父亲常讲:介子推奉肉重耳,等苦尽甘来,封赏有功臣子,唯介子推漏,忙寻山。介子推背老母入山深藏,文公以火攻之意必出。谁想母子死于枯树之上,留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来年枯树发芽柳枝摇,春秋晋文公又念介子推寒食第二天定为清明。
清明节悠悠流传,扫墓祭祖在清明,传孝思亲在清明。更有唐代杜牧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归家剪纸念亲人,如在世般只是人影恍惚。甚觉身旁亲人亦倍珍惜,慌赶时光流逝。大把光阴浪费在口舌里,步履匆匆间迈去了光的明暗。
尘世事扰贪心多,竟忘本己留阳尘。
可叹息浑然不知,思亲罢回嫌旁人。
嘴一张一合间,抛弃时空已十年。
卿卿愁绪细丝缠,不如花开忌花怜。
儿时少小重又见,已是青发变白丝。
言语时亲时淡,直觉幼儿情谊难。
掺杂人事多迁,心路长不复从前。
轻轻飘飘一缕烟,在绿麦里烧钱。悲声念故亲如在身前,奈一堆黄土揉手间。双膝跪地何用?泪襟粘泥麦层层,踏麦犹如往常在。怎奈烟尘不待亡魂,善待眼前人。
还记麦青除草田里劳,麦成镰割运车忙。打麦场地扬木锨,纷纷壳飞尘迷人,恍惚人影草帽戴,只为粒粒麦收仓。收罢麦子晾大蒜,蒜味灰泥恐粘绳上白衣。又只想着田中麦,黄土里求生黄土里埋,谁人知这苦中甜。
为家人忙心,为有得喜,为子女劳力。但谁又为双亲忧。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字字戳心但有几人落于实处,自顾自忙。
清明来去匆忙,柳花开在门栓。
思亲念亲摸门,常记回家串串。
但愿文润字中人,字播万里撬心扉。好人常念,旧事重提,执念。
地主、中农时代已过。忆苦思甜!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颗老枯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涵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处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