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个双边过程,学生和老师是互动的。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思不在课堂上的话,老师教费力,学生学得机械;不能有效的理解知识。我也尝试和运用了很多方法,但大多收效甚微。
读了书中《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一文后,方才明白控制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为精细的领域之一,但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的不充分。文中提到,要控制注意力必须做到两点:
1, 懂得儿童心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
2, 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的自豪感。
我的解读在于两大关键字“儿童心理”和“自豪感”
然后,我尝试在班级分组中引入竞争积分制,给课堂上的关键教学环节设置了加分项。
例如,举手并正确回答问题,贴一个贴画;对课堂内容寻找生活实例加分等……每节课下来统计优胜小组,每周累计得分设置每周红旗(优胜)小组。通过这样的设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性,加之集体荣誉感和贡献积分的自豪感,多方面的驱使,的确让一部分注意力不集中,课堂表现波动性较大的同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课堂纪律的约束性有了直观的体现,学生心思放在了课堂上,走神的学生少了。
通过这一教学实例,结合书上的内容。我体会到对学生要多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正常理解知识产生的自豪感可以进一步驱使学生,让他们爱上学习。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于是有些学生年年的评语中老师都有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力。”
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的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其实是处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是一定的困难。他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是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动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有一种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看过了一部名著上的一部分故事,对它已经有了了解,那么我们在看由它拍成的电影或电视剧或看书时,我们就会看得特别认真,想办法将这个故事与这部名著里的其他情节联系起来去理解,你理解的越多,脑子这个故事的前后联系越紧密,你就越爱看,对这部名著的思想理解得就越深刻。
学生也是这样,我们要想使在在你所在的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那么与新授的这部分相联系的内容学生怎么获得呢?一部分靠得是他的生活经历的积累,一部分就要靠我们老师有意识地去让学生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或参加一些活动,总之,要让他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些感觉。这样的话,我们在课堂上再讲的时候“学生不单是在听讲,感知新教材,而且是在自己的意识的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现象,对它们进行思考。
让学生在课堂上持久保持注意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参与到教学内容上,生活中的实例和书本上的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边听课边思考,效果尤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