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吹嘘是人类的本性
日本人黑泽明拍摄过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罗生门》,它通过不同当事者之口,讲述一桩凶杀案的多种可能的真相。这部片子,与其说是讲关于真相的故事,不如说是讲关于人性的故事:每个人都是基于其利益关系,言说其必须表达的事实真相;而这种人性特征在他人看来,就是自我吹嘘。
![](https://img.haomeiwen.com/i4797192/92206912eac65fd5.jpeg)
所谓自我吹嘘,就是用话语言说的的方式,表达其语言、行为和思想等个人情况具有独特性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是表达自己很好、很强、很不错、很成功之类的事实及意思,以期引起他人的正向反馈,让他人信任、赏识和赞赏于他,而他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
简而言之,自我吹嘘就是讲自己的故事。而讲故事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属性,因而,自我吹嘘是人类文明保障自身延续的基本品质之一。
二、中国人的自我吹嘘特征尤其突出
有个段子,比较当代几个主要国家的国民性格讲:德国人是做了不说,日本人是做了再说,美国是边说边做,中国人是说了也不做。段子虽为戏谑,但很传神,形象道出中国人喜欢自我吹嘘的特征。
而科普作家方舟子,通过打假活动,对国人的自我吹嘘特征,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揭露。其中,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对青年导师李开复、打工皇帝唐骏、公民韩寒等社会名流的揭露;另外对李一,张悟本等气功或中医大师的揭露,也属于该系列。方舟子的打假行动,之所以累试不爽,得益于其方法论的精准性,即抓住对手自我吹嘘的事实细节说事。这是其致胜法宝,因为自我吹嘘是国人的特征品质,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不自我吹嘘。
![](https://img.haomeiwen.com/i4797192/6b27e9f82854ae66.jpeg)
三、中国人喜欢自我吹嘘的必然性
对此, 需用两位中外学者的理论工具予以论证。
中国学者武志红在其著述《国婴国》中认为,中国人是全能控制巨婴。这里,受其启发,小编补充一个判断:中国人是全能控制型巨婴,同时还是话语求赏型巨婴。主要观点是:1、我们仍然像婴儿一样,寻求他人的赏识与赞赏;2、我们寻求他人的赏识与赞赏的方式是话语表达,称为话语求赏;3、话语求赏的外在形式,在他人看来就是自我吹嘘。
美国学者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里,对该理论作如下运用:1、对需求五层次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底层需求,包括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属于人的自然性需求;第二部分是中层需求,即归属需求,实为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合,是低层需求与高层需求两者得到满足的平台;第三部分是高层需求,包括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属于人的精神性需求。2、在中国,在慢长历史演变中,人的高层需求受到压抑,但并未消失,其满足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直接满足方式转化为间接满足方式,具体是通过话语代偿的方式来虚拟满足,也即通过自我吹嘘满足。
![](https://img.haomeiwen.com/i4797192/b5cf9071164d65ec.jpeg)
总之,运用武志红巨婴理论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得出同样的结论,即自我吹嘘是中国人的必然选择。如此,可将自我吹嘘机制概括为一个简单模型:巨婴人格的话语求赏+高层需求的话语代偿=自我吹嘘。该认识结果,可以方便地解读方舟子现象:他看准了中国人自我吹嘘的人性特征,所以其打假行为相当成功;但其并未看透中国人的该人性特征背后的必然规律,所以其打假言行自然遭人诟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