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我活

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我活

作者: 李敬波 | 来源:发表于2021-11-24 23:58 被阅读0次

小时候看鲁迅的《故乡》,不知其中深意。

记得的恐怕只有闰土、钢叉和猹,还有那地里一望无际的西瓜。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故乡》全文以第一人称来写,通篇都是以“我”来写,以至于很多读者都会带入其中,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周家的少爷。

长大了,历经人间心酸、尝尽世间冷暖。

再读鲁迅,再读《故乡》,方才发现,自己居然活成了书本里的人物。

01

少年闰土,单纯天真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闰土的父亲只是周家的工人,可少年时的闰土,对于同样是少年的鲁迅,并没有什么身份的概念,能很愉快地玩耍。

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之间,虽然不知道谈些什么,但却没有什么隔阂。

年少时的我们,和同龄人玩耍时,又有谁会在意身份呢?

谁会在意对方的父亲是做大官的、大老板,亦或者普通工人、农民呢?

单纯懵懂的他们,互相憧憬着对方的世界。

农村的孩子闰土进了城,见了很多好玩的东西,很开心;

城里的鲁迅听着闰土乡下的“精彩”生活,也无比的希冀。

雪地捕鸟、西瓜地里刺猹,海滩上捡贝壳。

一切都是那么的单纯,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他们不知道的是,未来的他们,会被生活的磨难磨平棱角。

再次相见时,那些单纯很美好早已不复存在。

02

有人活成了闰土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再见闰土时,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西瓜地里刺猹,意气风发的少年,而是活成了他父亲的样子。

同样灰黄的脸,同样红肿的双眼,同样深深的皱纹,同样饱经生活的磨难。

他那一声老爷,不仅刺痛了鲁迅的心,更是刺痛了所有读者的心。

而他身边带着同样的下一代的“闰土”,自己的儿子水生。

可以想象得到,未来的某一天,水生也会活成另一个闰土。

一代一代,这样轮回下去。

就像是宿命。

初读时我们感叹闰土土不啦叽,到如今仔细地想一想,许多人又何尝不是活成了闰土呢?

和父辈一样,做着差不多的工作,娶个差不多的老婆,或者嫁个差不多的人,过着差不多的日子。

尽管如此,日子还是得继续,不是吗?

即便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闰土,但在那些真正的少爷们面前,我们真的比闰土还土。

03

有人活成了钢叉

活成闰土也不错,至少活得真实。

可有的人却活成了钢叉。

鲁迅笔下的钢叉,没有主动能力,靠人控制,刺哪儿打哪儿,是不折不扣的工具。

我们中的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做着一份卑微的工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终日被人指手画脚,即使明知他的指挥是错的,还是不得不服从,生怕丢了这破损的饭碗。

自己做得不情不愿,还要处处受制于他人。

这与钢叉何异?

但这里面,也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和无奈。

04

有人活成了猹

活成闰土、活成钢叉的确挺悲剧的,有些人不愿意承受这些,却活成了另一幅样子,就是活成了猹。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在鲁迅的文章里,猹是这样一种动物。

它喜欢偷吃瓜,又十分狡猾,而且十分凶猛,若不是有钢叉在,它可能还会咬人。

就像有些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学会了一套更好的处世手段。

他们越来越圆滑,越来越没人情味,变得目中无人,变得毫无底线。

喜欢不劳而获,甚至喜欢窃取别人的胜利果实。

这样的人,可不就是活成了猹?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鲁迅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叫“迅哥儿!”回头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的美少年。

鲁迅问:“你是?”

少年说:“迅哥儿,你忘了那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钢叉、项带银圈的少年了吗?”

鲁迅兴奋地抓住他:“闰土!你是闰土!”

“不,我是猹。”

翻开书,满眼都是帝王将相;合上书,身边全是柴米油盐。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生而为人,又有谁不想活成少爷、公主?

结果到头来,命运却让人变成了闰土和丫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们于历史之中,就如沧海一粟。

我们能做的,只能自得其乐。

哪怕生活欺骗了我们,我们也要笑着面对每一天。

生活太累,不如卸下疲惫。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

  • 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我活

    小时候看鲁迅的《故乡》,不知其中深意。 记得的恐怕只有闰土、钢叉和猹,还有那地里一望无际的西瓜。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

  • 年少不懂周树人,读懂已是书中人

    有人说,年少不懂周树人,读懂已是书中人。鲁迅作品中塑造的“阿Q”“祥林嫂”“狂人”“孔乙己”“闰土”等人物形象,其...

  • 2019-01-19

    年少不懂鲁迅,如今方知,你我皆是闰土 鲁迅眼中,少年闰土是一个知道很多新鲜稀奇事的人;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

  • 年少不懂鲁迅,成年后我们都变成了闰土

    记得上学时对鲁迅这个名字尤其的记忆犹新, 特别是那句“一烦文言文,二怕周树人” 那时每当遇到他的课文不是熟读全...

  • 上学的时候读不懂鲁迅的闰土,在读闰土已是活到闰土的地步。深切的感受到来自闰土的木偶生活,来自房东的催租,来自信用卡...

  • 年少不知鲁迅,回首已是闰土

    除了上学期间接触的鲁迅,人这一生还要再读两次鲁迅。 第一次是刚踏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鲁迅的文章会告诉你,年轻就是...

  • 鲁迅的后代—阿乙

    中国太多人麻木犬儒,只谈吃喝不谈康德。—— 阿乙 那段时间网上疯传一句话:少年不懂鲁迅,读懂已是闰土。 说实话,迅...

  • 读鲁迅

    儿时读不懂鲁迅,读懂已是不惑年。 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鲁迅的文章,第一篇是《少年闰土》。在那个分不清作者和主人公“我...

  • 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自己就是闰土

    《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我们都是闰土》是我今天看到的一篇文字。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自己就是闰土。是我现在...

  • 行路偶感

    生活就像电影 有人活成了小电影 有人活成了大片 生活就像书 有人活成了一本书 有人活成了一张纸 生活就像水 有人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少不懂鲁迅,读懂已是笔下人:有人成了闰土,有人成了钢叉,而我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ta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