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季羡林《留德十年》:一位大师德国10年求学经历

季羡林《留德十年》:一位大师德国10年求学经历

作者: 精读君 | 来源:发表于2020-12-20 17:26 被阅读0次

    留学镀金,这个词放到今天依然颇具选择热度,甚至也会听到身边的人说“某某出国留学了”,听者就会留下艳羡一瞥的情形。

    这事放到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前,更是新鲜而奢侈。或许对很多平民来说,只能作为一个想法存在罢了。

    而彼时的季羡林先生,作为清华与德国的学术研究交换生,获得了半公费到德国留学的机会。

    当然,机会背后,除了他的成绩优异外,还有一颗谋生的平凡心。

    在开卷“楔子”的首语便是“七十多年的生命像一场春梦似的逝去了。”这句话犹如锤子般,敲击了读者的心。

    人世苍茫,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多少人是值得再一次回忆,用心写下来的?

    让我们跟随季先生的脚步,体味他在“留德十年”中艰难求学的所遇种种。

    1、告别家人,初抵柏林

    由于家中经济濒临破产,季先生在取得留学资格的欣喜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就陷入了为求学所需的物资犯愁。

    所幸他的叔父和家人都倾力支持,他还得到了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

    千里凉棚终有散,作别亲老子幼的家人,经过万里长途跋涉的辛苦,季先生来到了求学的目的地柏林。

    在季先生眼中,当时的柏林是一个无比美妙的地方:漫步于长街,自己宛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亦有“是我旧生命的结束,是我新生命的开始”的感觉。

    当时在柏林的中国留学生并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多是官员与财阀的子女,所以在学习和生活用度上与季先生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季先生既看不惯这些,也不愿融入他们。

    好在同来的还有大他两届的乔冠华,虽然是学哲学,但两人志趣相投,相处甚欢。他们一起听课、吃饭、访友、游玩,还念念不忘的一起逛书店。

    但柏林只是求学途中的临时站,季先生于1935年10月31日,来到了选定的哥廷根大学。

    原本打算两年的学习计划,后因祖国历经“七七事变”断了退路,便一住十年。

    这里也被季先生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2、在哥廷根大学

    在哥廷根大学,季先生确定了自己的学术道路方向:学习梵文,辅修英国语言学与斯拉夫语言学。

    哥廷根是一座文化名城,学术气息浓厚,风景秀丽,闻名全德。

    哥廷根大学更是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欧洲古老的大学之一。

    德国最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就曾经是这个大学的教授。

    文科教授的阵容同样强大,这对于学习处于饥渴状态的学子,无疑是找到了天堂。

    在此后的十年间,无论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有多么艰难,季先生从不曾放下过学习。

    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躲避空袭,一天中需要数次躲到山上或者山洞里,季先生仍不忘带上书籍,可见学习的意识早已深深植入一个游子的心中。

    这对于今天的学子们,是有影响意义的。

    在为期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虽然精神是苦闷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但在学习上季先生仍是全力以赴。

    他参加了博士论文的笔试和口试,并一举得了四个优等,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季先生说:“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可以告慰我亲爱的祖国,也可以告慰慈母在天之灵了。”

    学业有成的他,回国之路却遥遥无期。

    适逢1942年德国法西斯政府承认了南京汪伪政府,中国留学生居留受到影响,办理护照延期成了问题,季先生无奈成了所谓的“无国籍者”。

    几年的异域生活,季先生在凄清与孤独中,始终思念故乡,犹如情人缱绻,一直萦绕。

    3、岁月长情

    在滞留哥城的日子里,不能不提到季先生与他的老师、同学,以及与女房东等人结下的深厚情谊。

    他先是认识了对中国古典文献有湛深造诣的章用及家人。

    他们一见如故,情投意合。章用陪他走熟了哥城的每条路,这对离开故土,身处异乡的季先生来说,温暖如亲情,可解乡思。

    季先生最初上课学习的地方在高斯一韦伯楼里。

    最先给他们上梵文课的是年轻的瓦尔德施密特教授,季先生正是在与瓦尔德教授的商量下,确定了论文题目,研究《大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教授被征从军。退休的西克教授接替瓦尔德施密特,继续给他们上课。

    西克教授是读通了吐火罗文的世界大师,仍以垂暮之年授业,解惑,兢业备至。

    西克教授是季先生认为在中外各囯的老师中,对他最爱护,感情最深,期望最大的一位老师。

    读到这儿的时候,不禁感慨,这种在学术上以天下为公器的学者风范与气度,以及文化传播精神,足以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感染每一个有热血的生命灵魂。

    这在物质匮乏,又充满各种斗争的年代,犹为可贵。

    季先生把关系密切的瓦尔德施密特称为博士父亲,把慈祥的西克教授视为父亲、祖父一般。

    西克教授看到他在生活上的清苦,曾亲自找院长交涉,为他增加薪水,甚至为了他能留在德国生活,预先做了工作上的安排。

    作为“回馈”,季先生除了努力学习外,他也愿意花时间让老人欢悦。

    季先生曾从自己少得可怜的食品分配中硬挤出奶油,搭配上搜罗来的面粉、鸡蛋、白糖,烤了一个蛋糕,然后像捧着一个宝贝一样送到了老教授家。

    这意料之外的惊喜让老教授双手有点颤抖,叫来老伴,共同接过了蛋糕,竟连“谢谢”都说不出了。

    这师生情谊让人唏嘘。

    在那种一个鸡蛋抵得一个金元宝的生活中,他们之间的感情真挚、实在,彼此间惺惺相惜。

    除此以外,还有如母亲般照顾他生活的女房东欧朴尔太太。

    欧朴尔太太五十多岁,老实、诚恳、善良和蔼,有着我们身边母亲一般的美好品质。

    十年时间,足够滋养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了。

    4、结语

    《留德十年》是以回忆和当年的日记相辅的形式,叙述了那一段在饥饿与战火不断的日子里,苦难与安乐并行的“甜密”回忆。

    除了真实、挚诚的情感外,还包含了很多信息,如异国的风土人情,如不同人对法西斯的不同看法,以及老师授课方法上的教育区别……

    张中行先生在写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曾提到先生有三个特点:一是学问精深,还有为人朴厚,再是有深情。

    我想,季先生的身上有一种韧性生长的力量,在留德十年间更用行动体现了一代有志青年,虽历经艰辛而不改初衷的优秀品质。

    作者:简y,精读读友会会员,从简约中汲取生活的清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季羡林《留德十年》:一位大师德国10年求学经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uk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