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阐述


设计理念:
在“双减”形式下,学生的作业设计力求精要,既要突出基础性又要体现发展性。课时作业重在夯实基础,复习则除了巩固基础之外,还要将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模型思想渗透其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让数学融于生活情境,可以突出数学的实用性。
内容依据:
本作业设计内容是复习课,是《认识方程》单元。第一层级内容是根据情境知道代数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第二层级内容是根据图示能抓住内含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方程表达。第三层级内容是通过观察,寻找规律,得出方程,进而解决问题。第四层级内容是在实际生活中,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学以致用的育人目标。
形式特点:
本次习题属于复习课,是有些拔高的,思维量相对来说比较多。对于城市里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匹配的,但对于乡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本次题型设计图示较多,直观性比较强,有利于发展学生有序思考与逻辑推理能力。
目标预期:
通过以上题目设计想达到以下预期:
1.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由应用于生活。第1题学校买球,第2题水果质量,第3题围着方桌坐人,第4题日历,第5题发票数据确实,都来源于生活实际,代入感都很强。尤其是第5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
2.让学生清晰式子与实际意义之间的转化。第1题是由式子得出其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第2题则是根据现实场景与意义,写出式子,进而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习惯,训练有序思考,严密推理,反复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第3题需要观察每一副图之间的区别,进而寻找规律。第4题在观察的同时,借助日历每周7天以及计算结果,从而找到每个数字之间关系。
4.感受方程的重要作用于巨大意义。第3题通过观察、分析、尝试、验证,可以得出一个关系式,从而在解决最后一空时可以使用方程2n+2=102解答。第4题则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判断、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方程5x=90,进而求出最后一空是18。第5题即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也可以用方程解决,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5.体验数学建模思想。第3题和第4题的解决过程,蕴含着明显的思维活动,其实这就是数学教育的核心,也是数学规律浮出水面的常态研究方法。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建构的思维过程,最后的方程就是某一类问题解决的模型的数学表达。
网友评论